2015中考精英总复习物理(人教)专题训练小专题三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doc

2015中考精英总复习物理(人教)专题训练小专题三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中考精英总复习物理(人教)专题训练小专题三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

小专题三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 浮力是力学计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也是中考高频考点之一。 一、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重法:F浮=G-F(用弹簧的测力计测浮力)。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4)平衡法:F浮=G物,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自由状态的物体。 二、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 (1)物重G与示重F; (2)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 (3)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 (4)上浮、漂浮、悬浮; (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 (6)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体积V排、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V露。 三、计算浮力的基本思路 (1)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隐含条件的关键词,如浸入、浸没、装满、未装满、溢出、未溢出、漂浮、悬浮、上浮、下沉等。 (2)确定研究物???,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浮力、拉力或压力等)。 (3)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关系式,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用线吊在液体中时:F浮=G-G示;被强制压(按)入液体中时,F浮=G+F(F为压力或拉力),若有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4)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代入已知量解出未知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较难题适用,对解较容易的浮力题也适用。 四、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 ①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②密度;③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④浮力;⑤阿基米德原理;⑥物体浮沉条件。 五、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例:(2014,雅安)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100 cm2,重为6 N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20 cm深的某液体。将一体积为400 cm3的物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 N,让物体从液面上方逐渐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5.2 N。(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容器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容器底。g=10 N/kg),求: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容器内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解析:由称重法可以求出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来德原理F液=ρ液gV排就知道液体的密度。浸没物体后,容器对桌面增加的压力等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根据p=eq \f(F,S)可求出整个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 解:(1)F浮=G-G′=10 N-5.2 N=4.8 N (2)ρ液=eq \f(F浮,gV排)=eq \f(4.8 N,10 N/kg×400×10-6m3)=1.2×103 kg/m3 (3)G液=ρ液gsh=1.2×103 kg/m3×10 N/kg×100×20×10-6m3=24 N,F总=G容+G液+△F=6 N+24 N+4.8 N=34.8 N,p=eq \f(F总,S)=eq \f(34.8 N,100×10-4m2)=3.48×103 Pa [方法归纳]本题综合性非常强,结合了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称重法以及密度公式等。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娴熟,灵活应用。 1.(2014,烟台)在马航MH370失联后,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舰“常州”舰和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第17批搜救编队参与了搜救工作,如图所示。“长春”舰满载时排水量为7.5×106 kg,吃水深度6 m。(海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 (1)搜救舰队通常采用“一”字编队形式前行,而不是“并排”前行,为什么? (2)满载时,“长春”舰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长春”舰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4)“长春”舰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航行6 h,海水平均阻力为1.0×106 N,则这一过程中军舰所做的功至少为多少? 解: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可知,并排前进时,两舰艇间流速快压强小,外侧压强大,两舰艇可能发生碰撞事故,采用“-”字形编队能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2)F浮=G舰=m舰g=7.5×106 kg×10 N/kg=7.5×107 N (3)P=ρgh=1.0×103 kg/m3×10 N/kg×6 m=6×104 Pa (4)s=vt=36 km/h×6 h=216 k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