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老师创造学课件第1章.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师大老师创造学课件第1章

创造学;天宫一号与神八首次交会对接成功;第一章 导论;第一章 导论;什么是创造(creation) 《辞海》: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不同学者对创造的定义 创造的定义: 个人或组织为了一定目的获得前所未有的有价值事物的问题解决过程。 或者说:创造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综合加工已有的各方面知识和信息,产生出对个人,或群体,或社会等具有新颖性的成果的活动。 ;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创造之地迈进吧!”--陶行知 人人是创造之人; 据统计,大学毕业生中创造性人才不到5%。据发明成果统计,初中生34%,高中生35%,技校中专18%,大学生13%。 日本统计: 文科发明占51%; 理工科发明占49%。 “外行”发明的例子: ;二、创造的特点;三、创造的分类; (2)按创造活动“新颖”程度分为: ①相对创造:对创造者个人或部分人来说是新颖的。 ②绝对创造:对全人类来说是新颖的。;(3) 按创造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效果分为: ①正向创造活动:凡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公德的创造活动。如电视机的诞生、计算机的发明等。 ②负向创造活动:凡是不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公德的创造活动。如 “网络黑客”、“冰毒研制”等。 ; (4)可按创造的内容分类: 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组织 (5)按创造的表现形式分类: 科学研究,技术发明,艺术创作 ;四、创造的主要形式;3、创新(INNOVATION) 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 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 (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版)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 (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式; (3)开辟新的市场; (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可见,原始的“创新”强调的是经济领域和市场价值。创新可以简单理解为: 创新是“新技术、新发明、新思想的第一次应用”。 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创造发明与技术创新 从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例子可看出,创造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通常存在“滞后期”,说明先有“创造”,后有“创新”;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例子 技术与产品 发明年份 创新年份 滞后期 日光灯 1859 1938 79 采棉机 1889 1942 53 拉链 1891 1918 27 电视 1919 1941 22 喷气发动机 1929 1943 14 雷达 1922 1935 13 复印机 1937 1950 13 蒸汽机 1764 1775 11 尼龙 1928 1939 11 无线电报 1889 1897 8 三极真空管 1907 1914 7 圆珠笔 1938 1944 6 ;“创新”的内涵已扩大化,如: 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创新、领导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生活方式创新······等等。 ;第二节 创造的动因及条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常见的是五层次论,但其晚年又将之扩展为更加完全的七层次论。这七个层次为:   (1)生理需要,即对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衣、食、住等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要,即希望得到安全保障,以免遭受危险和威胁的需要。   (3)社交需要,即归属感,希望得到伙伴、友谊、爱情以及归属于某一组织的需要。   (4)尊重需要,即自尊心,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   ;(5)求知需要,即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心理和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6)审美需要,即追求匀称、整齐、和谐、鲜艳、美丽等事物而引起的心理上的满足。 (7)自我实现需要,即希望施展个人抱负和有所成就的需要。 引导个人和组织的需要是创造活动成功或有益的第一步。;引导创造活动的需要可以分为: 1)创造者自己个人或组织的需要 2)其它组织或个人需要 3)适应环境的需要 4)改造环境的需要 ;二、创造的客观条件;三、创造过程(独立讲解);第三节 创造学及其发展;一、创造学的诞生 1936年,美国GE公司对职工进行创造力开发的培训,一年后发现职工的创造力竟提高了三倍。 1941年,美国 (A.F.Osborn ,BBDO广告公司经理)提出了重要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brain storming或头脑风暴法) 一般认为, 1941年奥斯本提出智力激励法,标志创造学的正式诞生。 ;二、创造学的涵义;三、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四、 创造学发展简史;五、国外创造学的发展 ;1955年创造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