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5.doc

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5.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5.doc

4.1.1《季氏将伐颛臾》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 教学目的: 1.诵读和背诵课文 2.积累“是、疾、止、见、过”五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义项; 掌握“无乃……与……”,“何以……为”两个文言固定句式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在文中的义项和文言固定句式 2.在把握文意和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对孔子政治主张的出发点的理解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诵读法,推断法,问答式教学法,自读法和讨论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背课文 教学内容和过程: 1.复习巩固 齐背全文,检查上课时学习效果 2.讨论下列问题 问:第一句“季氏将伐颛臾”交代了什么? 明:交 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 析: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 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回趋裒微。 季康子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也 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犄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社会背景 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 当时冉有,季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 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辟头一句就责怪起冉有来 了“求,无乃尔是过与?” 接着一口气列举了三方面的道理反对讨伐颛臾,(从周朝的礼制和春秋大义来着)。 .孔子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负有责任。 他首先引用周任的话,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也不应该尸位 素餐,这其实也是孔子自己的主张 。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无道”,冉有,季路不能 进行有效的阻止,这本身就是错误的,现在这二人不仅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推卸责任,这是孔子不能容忍的。 接着 ,孔子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教育冉有和季路认识自己的失职。 一是用扶相 应负的责任相比,二是用看守柙和椟的人做比。 最后,孔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冉有替季氏开脱,显然是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但 前面他却说:“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憎恨这种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于是他直接对冉有说:“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接着提出他的政治主张:“有国有家者……既来之,则安之”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要求背出以下语气: 1.“求,无乃尔是过与”虽属问语,却应当用谴责口吻读 ,有“唯尔是过”的味道。 2.“子曰”‘求!……要读得恳切。 3.“陈力”二句是从正面说理,要读得铿锵有力。 4.“危而”三句,口气应严厉。 5.“虎兕”三句是第二段的高潮,口气应更严厉。 6.还要注意“也”的语气??? 4.课堂练习 书上练习题三 5.小结、扩展 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写孔子与其第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其中主要是孔子与冉有 的对话,对话中,冉有的观点表达得比教委婉,孔子的观点却颇为鲜明,显得慷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