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月16日,黄飞东奥美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2500
奥美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应用比索洛尔与奥美沙坦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8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奥美沙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比索洛尔与奥美沙坦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比索洛尔与奥美沙坦联合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比索洛尔 奥美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后都会演变成为慢性心力衰竭,也是该类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射血能力下降产生的一组综合征[1]。该类患者的主要特征性表现为心排血量明显减少、肺循环和体循环静脉系统出现淤血、血液灌注不足[2]。本次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比索洛尔与奥美沙坦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抽取8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患者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1.7±1.6)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2.8±0.4)年;治疗组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患者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1.9±1.7)岁;患病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2.7±0.6)年。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口服奥美沙坦,每次20m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月。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口服奥美沙坦,每次20mg,每天一次,口服比索洛尔,每次1.25m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一个月[3]。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治疗效果、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幅度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临床症状表现和体征已经完全缓解,心脏功能改善程度超过2级;有效:部分临床??状表现和体征已经得到缓解,心脏功能改善程度超过1级;无效:临床症状表现和心脏功能的改善幅度没有任何变化或病情进一步恶化[4]。
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奥美沙坦治疗后有11例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达到显效治疗效果,有17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3例患者治疗无效,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有效率68.3%;治疗组经奥美沙坦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后有16例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达到显效治疗效果,有21例患者治疗有效,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有效率90.2%。两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4111(26.8)17(41.5)13(31.7)28(68.3)治疗组4116(39.0)21(51.2)4(9.8)37(90.2)P值0.050.050.050.05
2.2 心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LVEDD水平为(68.25±2.84)mm,治疗后为(60.93±3.15)mm,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LVEF水平为(35.49±1.64)%,治疗后为(43.27±2.05)%,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LVEDD水平为(67.44±3.01)mm,治疗后为(52.26±2.67)mm,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LVEF水平为(36.51±1.86)%,治疗后为(54.33±2.15)%,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比较
组别时间LVEDD(mm)LVEF(%)对照
组治疗前68.25±2.8435.49±1.64治疗后60.93±3.1543.27±2.05治疗
组治疗前67.44±3.0136.51±1.86治疗后52.26±2.6754.33±2.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