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知识梳理)高考语文总复习 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doc

(常考知识梳理)高考语文总复习 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考知识梳理)高考语文总复习 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PAGE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文言虚词练习(一)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 《伶官传序》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 《论语》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 《伶官传序》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 《六国论》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 《六国论》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劝学》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 《愚公移山》 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 《伶官传序》 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答案:1???2连词,表承接“来”“就”。3~6连词,表并列“和”“并且”。7~8连词,表转折“却”。9~11连词,表递进“而且”。12~13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4.连词,表因果“因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 ________ 《赤壁之战》 4.然则何时而乐耶 ________ 《岳阳楼记》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________ 《赤壁之战》 6.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________《伶官传序》 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________ 《石壕吏》 9.今日之事何如 ________ 《鸿门宴》 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11.何以战 ________ 《曹刿论战》 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________ 《庄暴见孟子》 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________ 《鸿门宴》 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________ 《阿房宫赋》 答案:1~2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3.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4.作定语。译作“什么”“哪”。5~6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7~8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9~10构成复音虚词。“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11~12疑问代词。“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13~14复音虚词。“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文言虚词练习(三) 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 《陈涉世家》 2.儿寒乎?欲食乎 ________ 《项脊轩志》 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________ 《庄暴见孟子》 4.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________ 《捕蛇者说》 5.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________ 《屈原列传》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________ 《师说》 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8.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 ________ 《庖丁解牛》 答案: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3.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4.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5~6介词,相当于“于”。7~8形容词词尾。 文言虚词练习(四) 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________ 《曹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________ 《石钟山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 《桃花源记》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________ 《项羽本纪》 5.臣乃敢上璧 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________ 《赤壁之战》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________ 《陈涉世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________ 《示儿》 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________ 《伶官传序》 答案: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于是”等。2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