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及示范研究性报告.doc

地膜覆盖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及示范研究性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24 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地膜覆盖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及示范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知识产权现状、市场需求分析。 2、本项目在产业链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说明项目产业化前景以及对相关技术与产品及其产业的带动作用等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知识产权现状、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提出的背景 地膜覆盖,通常是指用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因此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地膜覆盖技术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普及和应用,广泛用于粮、棉、油、菜、瓜果、烟、糖、药、麻、茶、林等40多种农作物上,使作物普遍增产30%-50%,增值40%-60%,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用于茶叶生产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茶叶科技工作者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用于茶苗繁育和幼龄茶园的管理,但是在当时,一方面幼龄茶园实生苗比例比较大,地膜覆盖技术用于幼龄茶园的优势得不到完全发挥,再加上当时农村劳力的富余,地膜覆盖这种省力化栽培技术推广动力不足,使这一技术在茶叶栽培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研究的成熟,以及茶叶生产形势的转变,地膜覆盖在茶叶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现。第一,地膜覆盖技术用于幼龄茶园的管理,可以大大节省茶园管理成本和提高茶苗成活率,这一技术的推广可以大大提高我省乃到全国的茶园良种化的程度,对名优茶的生产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第二,地膜覆盖技术用于成龄茶园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茶树萌发,提早春茶上市时间,而且合理利用地膜覆盖技术还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效果,经济效益明显。第三,地膜覆盖技术用于茶树良种繁育,不仅可以大大节省苗期管理用工,而且具有壮苗,提高出圃率等优点。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地膜覆盖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及示范课题。 2.必要性 (1)江西发展茶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省是产茶大省、茶园遍及全省每个县(市),总面积达70余万亩,全省年产商品茶2000万公斤,产值约5亿元。茶叶还是我省出口创汇较大的农产品,2005年外贸出口620余万公斤,创汇近1600多万美元。茶叶已成为江西丘陵山区广大茶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县乡财政的支柱。 江西是农业大省,工业的欠发达同时也为江西茶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 ,其中大部分为海拔350米以上的山区。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环湖临江,五大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以赣江为主流的抚、信、饶、修五大水系,分别从南、东、西三面汇入鄱阳湖注入长江。全省森林覆盖率60%以上,名列全国第二,属亚热带滋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效土层60厘米内的有机质含量大于1.5%,给茶叶生产带来了得天独厚的适宜环境。另外,我省有着丰富的植茶土地资源,境内60%以上为山地丘陵,目前我省共有茶园80余万亩,仍然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陈宗懋院士在参加江西绿博会高峰论坛时提出:“在目前茶叶产大于销的形势下,江西仍应该适度发展植茶面积。” (2)发展江西茶产业需要全面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江西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江西茶产业的发展,重振赣茶雄风,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江西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加强对茶产业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机制。近几年来,由于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的聚合,大力推进了我省茶产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科技落后,茶园良种化程度低,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科技含量低,导致茶产业单位面积产量低、综合效益差等突出问题一直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主要表现在: 茶树良种化程度低,导致茶园单产低,茶叶品质上不去,一方面,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二百多个,另一方面,良种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茶园良种化程度不到40%,大量的茶树良种通过鉴定后被束之高阁,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究其原因,茶园品种改良,没有较好的技术支撑,导致良种推广投资时间长,风险大,茶农进行品种改良的积极性不高。 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近几年,虽建立了一些茶叶高产示范园,推广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但整体上,新品种栽培和低产茶园分改造多处于生产经验阶段,从茶园低改,水肥管理,到茶园土壤肥力调控,均未达到茶园标准化栽培要求。综合效率和效益不高。以茶园水分管理为例,目前我省大部分

文档评论(0)

we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