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知识梳理)高考语文总复习《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例说.doc

(常考知识梳理)高考语文总复习《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例说.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考知识梳理)高考语文总复习《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例说

PAGE  《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例说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文“比喻的种类”所列举事例,其中明喻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 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本体,“镜子”是喻体。) 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前一个比喻是从荷花个体的角度,写它的光泽和颜色;后一个比喻是从荷花整体的角度,写它在荷塘里的分布。) 5.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二)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 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4.运用比拟的注意点 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四)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