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和文化纲要.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历史和文化纲要

PAGE  PAGE 13 导 言 一、巴蜀的由来及四川得名 巴蜀的由来四川至今简称川或蜀,而川东地区则又称巴。巴山蜀水久为人熟知。最初的巴或蜀,都不是部族或国家,而是地名,是两个比较大的地区。在这两个地区中,早期的部族不止一个,后来的小国也不止一个,中原地区皆称之为巴或蜀。古代的巴不止指川东地区,而包括从汉水中游到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直到唐宋,这个地区有不少地方以巴为名,如岳阳称巴陵、江西、湖北有巴山等。巴地之人均称巴人,巴人所属部族称巴族,巴族所建之国称巴国。蜀与巴情况相似,古蜀北起陕西、甘肃南部,南至云贵北部,早期活动在岷山山区,后逐渐移至川西平原,从春秋到战国,活动中心在成都一带(巴在重庆一带)。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 四川的得名。大约是从宋代开始的。宋分为益州路、梓州路(潼川)、利州路(广元)、夔州路(奉节)。明末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这四路为“川陕四路,后遂省文,名为四川”。四川之名概源于此。那种认为因有长江、岷江、沱江和嘉陵江四水而得名的说法是不足信的。元代设四川行省,明代称四川布政使司,从清代起就称四川省了。 二、四川历史的特点 1、特殊的自然条件——派生出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性和政治上的割据性 四川地势西高东低,在地形上它以龙门山——峨眉山——大凉山为界划为东西两部。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高原和高山峡谷区。四川盆地大约在7000万年前还是一个广阔的内陆湖,后湖盆抬升,湖水干涸,形成盆地。盆地内河流纵横,皆属长江水系。四川盆地又以龙泉山、华蓥山为界分成三个部分。龙泉山以西为成都平原,河渠密布,是四川最富庶地区。界于龙泉山、华蓥山之间的是川中丘陵区。四川西部高原区和峡谷区的地形十分复杂。其中,大雪山中段的贡嘎山高7556米,为四川第一高峰。东部雨量充沛,秋季多绵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川西高山峡谷区寒冷干燥,气候变化明显。 2、经济上长期发达 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因而“天下谓之天府”(《华阳国志·蜀志》)。秦汉四川已经“沃野千里”,跃居经济最早繁荣的“三河”地区之上(河东、河内、河南)。发达的关中地区只是“与蜀相类”而已。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重心明显南移,四川盛极一时,出现了“扬一益二”的局面。至宋代,四川农业“无寸土之旷,岁三四收”。手工业高度发达,“蜀地女工,覆衣天下”(《后汉书·公孙述传》)。交子的出现与四川经济的高度发达密切相关。 3、“王业之基”和割据之所、最后抗衡之地 王业之基。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列举若干史实以资佐证:“是故从来有取天下之略者,莫不切切用于蜀。秦欲兼诸侯,则先并蜀,并蜀而秦益强,富厚轻诸侯。晋欲灭吴,则先举蜀,举蜀而王睿楼舡自益州下矣。桓温、刘裕有问中原之急,则先从事于蜀……隋人席巴蜀之资,为平陈之本。……宋先灭蜀,然后并江南,收交广。” 割据之所。每当中原动荡,据守者很容易成“偏安之局”。章太炎曾概括这一历史现象说:“四川重江复关,自为区域,先后割据者七矣。公孙述、刘备、李特、王建、孟知祥、明玉珍、张献忠皆自外来,而乡土无作者。” 故有谚语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以治蜀未治”。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实际,综观四川历史,地方割据政权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现象,割据并非四川所特有。 最后抗衡之地。这种情况,在清朝和蒙古入主中原时,表现最为明显。抗日战争由于南京、武汉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又成为全国抗日的大后方。 4、民族众多 由于四川位于西北和西南的枢纽之地,是历史上前夕民族的必经走廊,因而在历史上各民族的融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远古时代这一地区就有众多的民族生息、繁衍。秦汉时期,巴蜀西面和南面的少数民族被统称为西南夷。自汉武帝开西南夷以来,四川日益成为南来北往的少数民族重要的活动舞台。西南民族史成为四川地方史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汉族逐渐成为主要居民,集中居住在盆地。而川西山地的甘阿凉地区则主要是藏、彝、羌等族集中居住区。川东南山区(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和宜宾地区南部六县,是土家族、苗族、彝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今天,四川地区汉族人口占96%,少数民族占4%。 5、文化独特 早在殷商时期,巴蜀文化就属于与中原文化有某些联系而有于之有很大不同的文化体系。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最为典型。具有强烈边缘意识的巴蜀文化,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不断融汇外界养分,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色彩。袁庭栋在《巴蜀文化》中说,现在最容易接触到的四川特色文化,就莫过于被称为最富川味特色的四“川”。即品川酒、饮川茶、尝川菜、看川戏的过程中。 第一章 远古的四川 一、资阳人(旧石器时代晚期) 资阳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现的最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也是长江流域广大地域之内第一次发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