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教学原则和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论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为了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孔子在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在教学方法论上颇有建树,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和方法,为中国古代教学理论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   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首先,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他的经验是:   1.[ HYPERLINK /web/course1/chapter1/1-1-61.htm \t _blank 启发诱导];   2.[ HYPERLINK /web/course1/chapter1/1-1-62.htm \t _blank 因材施教]   其次,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孔子在长期指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积累了宝贵而又丰富的经验:   1.[ HYPERLINK /web/course1/chapter1/1-1-63.htm \t _blank 立志有恒,锲而不舍];   2.[ HYPERLINK /web/course1/chapter1/1-1-64.htm \t _blank 虚心笃实,不耻下问];   3.[ HYPERLINK /web/course1/chapter1/1-1-65.htm \t _blank 学思结合,学思并重];   4.[ HYPERLINK /web/course1/chapter1/1-1-66.htm \t _blank 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如何教——启发诱导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倡并运用启发诱导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要比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早几十年。   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其至理名言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由此可见,孔子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当学生思考问题已有所得,欲表达又表达不清楚时,教师要给以及时的启发,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越俎代庖,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这???孔子强调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第一层意思。孔子强调启发教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启发诱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   孔子的启发诱导运用的非常成功,很受学生欢迎。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如何教——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亦是孔子运用得最成功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孔子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和教学。   孔子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成功地运用因材施教的伟大教育家,但“因材施教”的命题却是由宋代的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在总结孔子教学经验时概括而成的。他们说:“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后来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给《论语》作集注时,再次重申了这一命题,这就是“因材施教”的由来。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   他首先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孔子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往往能够一言以蔽之,比如,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   孔子了解学生所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和谈话法,这两种方法至今仍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时所采用的最经常、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了解学生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孔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   在发挥学生的特长上,由于孔子教导有方,在其私学里,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上各有其材。   在孔子从教的四十余年里,先后就教于他的弟子有3000余人,其中涌现出72贤人。“72贤人”的出现,除了有他们个人的先天素质、主观努力和当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外,不能不说是孔子的教导有方。   因材施教不仅表现在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特长上,还表现在克服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促进其正常发展上。在克服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即补偏救弊上,孔子做的也相当成功。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如何学——立志有恒,锲而不舍 孔子晚年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以切身的体会教育学生要有高远的理想,要“志于道”、“志于仁”、“志于学”。孔子认为立志对一个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理想,没有志气就等于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所以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孔子不仅鼓励学生要立志,要树立高远的理想,而且还告诫学生“立志在于有恒”。他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他经常以流水、筑山和平地威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