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2017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PAGE  PAGE 16第 页 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 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一分,共50分)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2.公元府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 A.“相地而衰征” 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燔诗书而明法度” D.“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4.“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 ”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A.奴隶主贵族 B.战国的“平民”C.封建地主阶级 D.西周的“国人” 5.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商品经济发展 C.专制权力加强 D.儒学成为正统 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研究的主题说明了( ) 年代道、路、省州数郡国数县、邑、侯国户数(万)西汉平帝(1-5)1310315871223唐贞观十三年(639)10道3581551缺唐开元二十八年(740)15道3281573841.3宋开宝(968-975)末2971086309宋宣和四年26路2881234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变迁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7.历代王朝不断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职能类别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使、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 D.郡县、行省 8.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9.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时期西汉唐高宗时元成宗时清康熙时全国人口(丁)5959万5238万5816万2459万官员7500人13465人22500人27000人官民之比1∶79451∶39271∶26131∶911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10.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这样做是为了 A.防止结党,限制宰相 B.实现选贤任能 C.推动理学传播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 11.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 皇权被削弱 B. 相权得到加强 C. 中书省独揽大权 D. 中书省职能专一 12.“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史记》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