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00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00下派基层锻炼调研报告

2011精品 ksdowe 绿春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情况 编者按:2010年7月30日~2011年2月1日,我到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气象局实践锻炼了半年,有幸结识了许多哈尼族朋友,深深为哈尼人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所感动,也为哈尼人的发展滞后深感忧虑。在这个验证每一个民族生存智慧和发展能量的是代里,哈尼人如何继承传统、接受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是一个关乎民族存亡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在此,编者不自量力,怀着一颗对哈尼人的赤忱热爱之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略加整理,以谢哈尼朋友半年的热情款待于万一。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越南莱州省毗邻,下辖8乡1镇,居住有哈尼、彝、拉祜、瑶、傣、汉等民族,总人口22.3万(绿春县政府提供),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62%,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7.80%。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哈尼人的祖先展现了惊人的勇敢、坚毅和智慧,凭借原始的生产工具,在哀牢山中建构了哈尼梯田这一世界奇观。 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群山阻隔,哈尼人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哈尼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未来的,是现代文明和科技成果不断涌入,对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在所难免。放眼全球,许多彪炳千古的文明纷纷落马,然而,文明不存,民族安在?哈尼人的未来如何,取决于今日的行动。本文以大兴镇的归弄、阿迪,牛孔乡的中拉、平河乡的东哈等村寨为例,调查了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传入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哈尼族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 1.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外来文化的影响 1.1 双语现象 李泽然和岳雅风在调查了牛孔乡中拉村95户(398人)人家中的62户(202人,是哈尼族)后发现,202人均熟练掌握哈尼语,64人熟练掌握汉语,56人基本能够听懂汉语,7人懂彝语,5人懂拉祜语,4人懂瑶语[ 李泽然,岳雅风. 云南省绿春县牛孔乡双语现象调查研究[J]. 哈尼族研究,2010,1: 54-57. ]。笔者在平河乡东哈村过哈尼年期间发现,中老年男子会汉语的比较多,但中老年妇女只有少数会讲或者能够听懂汉语,中年及以下的人基本都会讲汉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部分人讲的汉语并不是云南话,而是普通话,因为这部分人学习汉语的主要渠道是电视。 日常聚会中,哈尼人还是习惯讲哈尼话,笔者在绿春与哈尼朋友聚会期间,一开始大家都讲汉语,一旦聊得兴起,他们都习惯讲哈尼话。在哈尼族为绝对主体的绿春,哈尼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其他民族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大多都学会了哈尼语。 1.2 服饰 服饰是哈尼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历史的有形承载符号。哈尼人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衣服,不仅反映了哈尼族自耕自足的农业生态特征,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还反映了宇宙的起源和哈尼族祖先的迁徙史。碧约姑娘喜欢戴一顶黑布缝制的小帽,呈六角形,四周钉上小银泡,帽顶中间是一颗大银泡,一束鲜艳的红线从帽顶大银泡处垂开,非常醒目。碧约妇女婚后需改换头饰,改包前部突出,后脑处直拖到臀部的长尾头巾;上衣着黑色的土织布长衫,左右开叉较大;下穿长裤,小腿扎绑腿。不同支系的哈尼族语言不同,服饰各异。服饰不仅是区分哈尼族支系和婚恋情况的标识,也是男女青年恋爱定情等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县政府所在地的大兴镇,除重大节日外,已经很少有人穿民族服装,不过每天都能见到中年及以上穿着传统服饰来赶集。尽管在乡村里,中年及以上妇女都非常喜欢穿传统服装,但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复杂,价格高昂,穿戴不便,T恤、衬衣等现代服饰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也越来越受欢迎,传统服饰逐步退守节日庆典等礼仪性场合。历经外来文化的冲击,哈尼族聚居区的棉花已几近绝迹,制作衣物的染料原料在不断减少,随着年轻姑娘大量外出,服饰继承人日渐匮乏。随着数控刺绣技术的引入,哈尼服装已开始流水线生产,很多人开始觉得做衣服还不如买衣服,能够全套配置原汁原味的哈尼族服饰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现在大部分哈尼人的嫁妆已不再包含传统服饰。保护和抢救哈尼族服饰文化已经迫在眉睫。 1.3 生活习俗与歌舞文化 图1.绿春县平河乡新寨村委会东哈村上寨山神——远古生殖崇拜哈尼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习俗和节日,像吃新米饭、祭龙、十月年、长街宴等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哈尼族的节日还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征,如绿春县城对面的广吗村与县城周边的那倮果村吃新米饭的日期不一致,不同支系十月年的称呼和起止日期不一致,不同支系村寨长街宴的日期不一致等等。在绿春,传统节日的影响和受重视的程度远高于春节、中秋、端午等世俗节日,绿春县还特别设有一周的十月年假期。 在外界,民族文化已成为时尚,在哈尼地区,现代歌舞风头正劲,绿春县城密集的KTV几乎夜夜座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