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
作者:赵慧娟,张启军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解放军第406医院心内科
【摘要】冠状动脉通常情况下走行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中。心肌桥是指冠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内,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被心肌纤维所覆盖的这段血管称壁冠状动脉。早在1737年Reyman在尸检中发现心肌桥。1922年Grainicanu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Portmann和Iwig首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mdash;收缩期狭窄,即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显影正常。随着冠脉造影、冠脉多层螺旋CT及冠脉内经血管超声的研究进展,冠脉肌桥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关键词】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检查方法和手段;治疗
本文揭示了心肌桥的解剖特点、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
1 解剖特点
1.1 心肌桥的检出率 冠脉造影的检出率为0.5%~16%[1],尸解的检出率15%~85%[2]。
1.2 心肌桥的易发部位分类 Polacek等[3]尸检发现心肌桥单独涉及左前降支的占70%,涉及回旋支的占40%,涉及右冠脉的占36%。肉眼观察1056例随机心脏,其中23%的心肌桥位于左前降支,而只有5.7%的位于右冠脉。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且多位于该支血管的近-中1/3之间,心肌桥可单个,也可多个出现,多个出现的肌桥可位于同一血管或不同冠脉或它们的分支。Juilliere等[4]在7467例冠脉造影中,检出心肌桥61例,均位于左前降支。
1.3 心肌桥的分类 Ferreira等[5]将心肌桥分成2型,分别为表浅型(主要走行于室间沟内)和纵深型(主要走行于靠近右心室的室间隔内)。纵深型较表浅型少见,且覆盖其上的肌束更长,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血管外膜之间还可隔以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
1.4 心肌桥的长度及厚度 心肌桥的长度从4~30mm不等,厚度多在0.3~2.8mm左右。
2 病理生理特点
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认为心肌桥不单是一种良性病变[6],可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及有关临床事??,主要与其位置和解剖结构有关。表浅型心肌桥对冠状动脉压迫小,产生心肌缺血表现不明显;纵深型心肌桥因与左前降支关系密切可扭曲该血管,不仅致收缩期血流灌注减少,而且影响舒张早、中期血流,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7]。
冠状动脉造影和病理检查发现粥样硬化较少累及壁冠状动脉及其远段血管,这种保护效应可能与血流切应力及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等因素有关。管腔狭窄所致的高切应力可使壁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形态指数改变[8],抗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表达[9],同时又促使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产生一定的动脉保护效应[10]。组织学研究表明壁冠状动脉内膜仅由收缩型平滑肌细胞和间质胶原组成,而没有找到可大量增殖的合成型平滑肌细胞。因此,内膜缺乏合成型平滑肌细胞证实了心肌桥段与动脉粥样硬化并无关联。Masuda等[10]发现壁冠状动脉处血管活性物质(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表达较其近段和远段明显降低,可对该处冠状动脉产生保护效应。由于心肌桥的压迫,其远段血管长期处于低压状态,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也很低。
通常来说,仅15%的冠脉血流发生在收缩期,但由于在冠脉造影下心肌桥是1个收缩期现象,因此,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有很多争议。心动过速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缩短舒张期时间和增强收缩期血流速度而诱发心肌缺血;同样,心动过速是舒张期血流充盈和冠脉血流储备均下降导致心肌缺血加重。
有研究表明,心肌桥导致的逆向血流损伤桥血管近端的血管内皮,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尸检和临床观察均证实,近心端处血管受压,血管张力增加可以导致内皮损伤、斑块破裂而形成血栓。
3 临床表现
心肌桥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随着人们对心肌桥的认识加深,其临床意义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广大医疗工作者重视。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较高,心肌桥导致的心肌缺血是其原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有研究发现心脏猝死患者中,部分患者的死亡原因并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梗死所致,而是由于心肌桥所致,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许多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也有不少患者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顿抑[11],甚至心源性猝死[12]。较为常见的是不典型胸痛和劳累性心绞痛。目前认为其轻重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