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辛亥革命.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辛亥革命;一、背景条件 1、社会基础 义和团运动失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应当推翻。迫于形势,清政府企图通过“新政”来挽回统治危机,但“预备立宪”骗局揭穿后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立宪派转为观望甚至倾向革命。 2、经济基础 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新式学堂与留学教育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894檀香山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十六字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 5、军事基础 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烘托了革命的氛围,推动了全国革命进入高潮,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6、导火线:保路运动 (1)原因: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宣布铁路国有,取消民间绅商集资兴办粤汉、川汉铁路的成案;清廷对于原有股本偿还办法不公,又大借外债,引起不满。 (2)结果:湘鄂川粤掀起保路运动 (3)影响:四川同盟会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廷派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武昌革命党人策划起义。 7、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失败,更多人转向革命,清末新政、各地咨议局设立,为民主制度的建立做了一些准备。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1861~1895年)、维新运动(1895—1898年)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在西安发布“上谕”,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其目的是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初期的改革并未跳出“中体西用”樊笼,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 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 ;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 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多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另:新政期间,1905年9月,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大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许多青年知识分子投入当时兴办的新军当兵,有的则出国留学。教育方式的转变,为革命培养了大批思想进步的宝贵人才。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演讲:“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武昌一声炮响,各省咨议局先后十日间,各自开一场会议,发一篇宣言,那二百多年霸占铺产的掌柜,便乖乖的把全盘交出,我们永远托命的中华民国,便头角峥嵘的诞生出来了”。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1.武昌起义: (1)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经过一夜激战,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 为中华民国。(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 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起义泄密。) (2)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十几个省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到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1)有较好的社会基础。武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和新知识阶层成为革命党的骨干。 (2)革命党(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官兵达五六千人,约占新兵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为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3)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鄂军西调,武汉空虚,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时机。 (4)起义将士的革命主动精神。 (5)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武汉为九省通衢要地,汉阳又设有钢铁厂和兵工厂。 (6)革命党人多年间在全国各地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仆后继的斗争的必然结果。;新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