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栗彩讲课件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选编
危险辨识方法
培训(1)
栗 彩; 安全经验分享;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可能引起健康、安全损害。;2、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6大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化学性
生物性
心理、生理性
行为性
其他;(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伤害程度分类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重伤:指损失工作日≥105日的失能伤害。
死亡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
重伤事故
死亡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作业过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一、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根源和状态,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是事故发生过程能量与物质释放的主体。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危险源的工作。;; 2、危险源类别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门别类,无疑会给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以下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失效或故障,则将发生事故。下表列出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可能导致各类伤害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管理不善—是指没有安全规章制度或不健全、不落实;没有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教育培训不够,人员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有误;违章指挥,冒险作业;没有或不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载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就是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并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三、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触发因素等。它是危险源评价、控制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对其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危险级别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第一类: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⑴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⑵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⑶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
⑷忘记关闭设备。
⑸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第二类: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⑴拆除了安全装置。
⑵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⑶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第三类:使用不安全设备
⑴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备。
⑵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第四类:手代替工具作业
⑴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⑵用手清除切屑。
⑶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第五类:物体存放不当
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生产用品等存放不符合要求。;;第十一类: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不使用。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