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芳香烃综述
第七章 芳香烃;7.1 芳烃的分类
7.2 苯的结构
7.3 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7.4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7.5 单环芳烃的加成及氧化反应
7.6 芳烃侧链上的反应
7.7 多环芳香烃
7.8 芳烃的来源及加工;7.1 芳烃的分类;芳香烃
苯及其同系物、多苯环物及衍生物构成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简称芳香烃或芳烃。
2. 芳香性
与开链类似物相比,芳香烃比较稳定,苯环较容易进行取代反应,不容易进行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称为芳香性。
非苯芳烃
分子中不含苯环,但有芳香性的碳氢化合物称为非苯芳烃。;7.1.2 按苯环数目和结合方式分类;2. 多环芳烃分为: 稠环芳烃、 联环芳烃、 多苯代脂烃 、富勒烯;(2) 联环芳烃;(3) 多苯代脂烃;(4) 富勒烯 笼状碳环(分子中无H)化合物;【18】-轮烯;7.1.3 按4n+2规则的n分类;2. 6 电子体系(n=1) ;3. 10 电子体系(n=2);4. 14 电子体系(n=3);5. 18 电子体系;7.2 苯的结构;7.2.1 苯的结构研究历史; 1865年,Kekule`提出 结构,称为凯库勒式。
1867年,Dewar提出有几个可能结构,如 ,
称杜瓦苯。
1874年,Ladenburg实验证明 中的H是同的,
提出棱柱结构:;Kekulé又提出苯环的单、双键不停变动:; 现代物理方法测得苯的结构为:苯分子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六个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C—C 键长为 0.140 nm,C—H 键长为 0.108 nm,键角 ∠CCH 及 ∠CCC 均为 120°。;;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苯环中碳原子为 sp2 杂化状态,三个 sp2 杂化轨道分别与另外两个碳原子的 sp2 杂化轨道形成两个 C—C σ键以及与一个氢原子的 s 轨道形成 C—H σ 键,没有杂化的 p 轨道相互平行且垂直于 σ 键所在平面,它们侧面互相重叠形成闭合大 π 键共轭体系。大π键的电子云像两个救生圈分布在分子平面的上下。; 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的构造式,苯环中双键可以不停地变动:;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六个碳原子上的六个p轨道组成六个π分子轨道ψ1、ψ2、ψ3、ψ4、ψ5 和 ψ6。其中ψ1、ψ2 和 ψ3 是成键轨道;ψ4、ψ5 和 ψ6 是反键轨道;ψ2 和 ψ3,ψ4 和 ψ5 为简并轨道。其能量为 ψ1<ψ2=ψ3<ψ4=ψ5<ψ6。 ;苯的π分子轨道和能级;7.3 单环芳香烃的物理性质(自学); 单环芳烃有特殊的气味,蒸气有毒,对呼吸道、中枢神经和造血器官产生损害。; 单环芳烃的相对密度小于 1,但比同碳数的脂肪烃和脂环烃大,一般在 0.8~0.9。; 苯的同系物中每增加一个 -CH2-单位,沸点平均增高约25℃。如苯、甲苯、乙苯、正丙苯和正丁苯的沸点分别为80.1℃,110.6℃,130℃,159.2℃ 和 183℃。含同碳数的各种异构体的沸点很接近,如邻、间和对二甲苯的沸点分别为 144.4℃,139.1℃ 和 138.2℃。; 在同分异构体中,结构对称的异构体具有较高的熔点。邻、间、对二甲苯的熔点分别为 -25.5℃、-47.9℃ 和 13.3℃,可用低温结晶的方法使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 苯环上的 C—H 键伸缩振动在 3030cm-1 附近,表现为中等强度吸收;苯环上 C=C 骨架振动在 1575~1625cm-1 与 1475~1525cm-1 处为中等强度。在 700~900cm-1 区内出现芳环上 C—H 键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但环上相邻接氢的数目不同,吸收位置有差别,如下表所示,可用它区别同分异构体。;苯环上C-H键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 苯环上氢的化学位移δ=7.27。给电子基团使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吸电子取代基使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芳香烃具有环状共轭体系,有三个紫外吸收峰。苯的三个吸收峰的λmax和相应摩尔吸收系数k值分别为:
(Ⅰ)λmax=184nm,k=47000,在远紫外区;
(Ⅱ)λmax=204nm,k=6900;
(Ⅲ)λmax=255nm,k=230。
因为电子跃迁是伴随着振动能级跃迁,因此弱的(Ⅲ)吸收峰被分裂成一系列的小峰,这是芳香烃紫外吸收的特征。苯的同系物将产生红移现象。稠环芳烃的UV谱随着苯环数增加,红移现象很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分类模拟108含答案.pdf VIP
- 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上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标准版).docx
- 兴业证券-电子行业跟踪报告: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车载摄像头迎机遇.pdf VIP
- 2024年家庭房产分配协议书范本6篇.docx VIP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VIP
- DB33T 817-201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docx VIP
- 煤制合成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 VIP
- 第1讲: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坐标表示.docx VIP
- 第一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 教科书发刊概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