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语文试卷上学期期末试卷(苏教版).docVIP

8年级语文试卷上学期期末试卷(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年级语文试卷上学期期末试卷(苏教版)

PAGE  PAGE - 6 - 县(市) 乡(镇)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 06—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 (90分钟100分) 题号一二阅读理解作文总分(一)(二)(三)得分评卷人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4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音或形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傣家(dǎi) 风糜(mǐ) 魅力(mèi) 静谧(mì) B.蕨菜(jué) 山岚(lán) 嬉戏(xǐ) 瑰宝(guī) C.谛听(dì) 舷窗(xián) 竹笋(sǔn) 藤萝(1uó) D.保佑(yòu) 贿赂(huì) 搁浅(gē) 鳞次栉比(jié)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的感慨。 B.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C.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D.山岚:山峰。 3.下列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①欣然起行(愉快地、高兴地) ②乃记之而去(离开) B.①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②不可久居(留,停留) C.①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②悄怆幽邃(悲伤) D.①青树翠蔓(碧绿的茎蔓) ②寂寥无人(空虚,寂静) 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分) 某单位正在召开总结大会,牛厂长表彰了厂里的科技人员。他说:“我厂的科技人员研制的新的照明系统,能节约电费将近65%以上,这项成果将为我厂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牛厂长讲完后,大会主持人接着说:“下面欢送领导下台,请受表彰的科技人员上台。”牛厂长听了,很不自在。 (1)牛厂长的话里有一个病句,请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 (2)牛厂长听了会议主持人的话,为什么“很不自在”? 5.依照例句,仿写句子。(4分) 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仿句: 6.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错的打“×”,对的打“√”。(10分) ①《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它是《永州八记》中的第3篇。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抑郁忧伤的情感,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 )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对澄澈透明的美妙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 ) ③《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作者李舵是少数民族作家。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 ) ④《阿里山纪行》的标题就点明了游记的对象一一阿里山,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步步把读者带进了迷人的阿里山,带到阿里山的灵魂--一神木。 ( ) ⑤《蓝蓝的威尼斯》是一篇纪实报告文学,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 ) 7.诗文默写填空。(9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 , 。 (2)何夜无月? ? 。 (3)几处早莺争暖树,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