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师夷与制夷的关系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科技 方法是师夷 目的是制夷;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 ;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 康有为及其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 ② 梁启超代表作及主张 主张: 抨击君主专制 宣传民权 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③ 严复的主张: 批判君权 用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用民权否定君权) ;维新思想的发展 (1)指导实践: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潮);1.新文化运动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破除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3)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4)陈独秀等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标志: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序幕;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力量: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和基地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16年12月),;;前期新文化运动三项内容的关系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 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实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进步性: (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形成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最主要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 弘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4)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⑸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⑹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局限性: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三个派别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的侧重点分??是什么?;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派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2013年天津高考5题)“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2013年北京高考15题)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