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课件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课件ppt

科学复习题 四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 弹 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大 。 2.空气受热时会 向上 流动,受冷时会 向下 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 。 4.因为地球是一个 球 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不同 ,各地的 冷热程度 也就不一样, 冷热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 氧气 、 氮气 和少量的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 污染 了。;二、判断题 ;三、问答题 1. 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 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 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 ;冷和热;一、填空题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温度 。 2.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由快到慢 。 3. 热总是从 高温 处向 低温 处传递。 4. 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传导 。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 对流 的方式传递的。 5. 糖受热会熔化成 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固体 。 ; 6. 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 膨胀 ;冷却时,体积会 收缩 ,这种性质叫做 热胀冷缩 。 7. 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快 ,散热 也 快 。 8. 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 气体 形态的 水蒸气 ,这种现象叫 蒸发 。 9. 水蒸气遇 冷 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 凝结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改为: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三、问答题 1. 温度的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如:蜡烛、巧克力、松香等遇热会熔化成液体,遇冷会凝结成固体。 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如: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 ?;3. 为什么锅把用塑料制作,而锅身用金属制作? 答:因为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不同。金属吸热快,可以尽快将菜做熟。塑料吸热慢,避免做菜时烫伤。 ? 4. 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 答:因为同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性不同。深色衣服吸热性能好,在冬天会感觉温暖;浅色衣服吸热性能差,在夏天会感觉凉爽。;5、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奇妙的声音王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 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5.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伏罂而听”的意思是: 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耳朵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