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文地质第一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与水文地质第一章

水 文 学 与 水 文 地 质 学 ;第 一 部 分 水 文 学;第 一 章; 通过本章节的介绍,主要了解有关的水文 概念,对水文学的学习有个粗略的认识。;1、水文现象;水文的四大表现形式:;(2)蒸发;包含;(4)径流;3、水分循环;4、水分循环图示:;§1—2 水文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1)按研究水体可分为:;(2)据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可分为:;(3)据研究内容可分为:;(4)据应用分类;(5)随着科技发展,又有:;水文学是与给排水工程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从降水到径流入海这一段中地面径流的 规律、测量方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1—4 水文现象的特性;§1—5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水文学的一般;重点;——直接注入海洋、湖泊的河流。;2、支流;——河流的干流及全部支流所构成的脉络相 通的河流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1、河长;三、河槽的基本特征;图2.1 河流等深线图;???河花园口游荡型河段;(1)横断面 —— 与水流方向正交的断面;图2—3河流横断面图示;——沿河流深泓线的剖面;是单位河长的 落差(河段两端的 河底高程差);计算:;2;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F;弯段横比降及水内环流现象;直段横比降及水内环流现象;2 造成的后果:;四、河流的分段;(1)河源;(2)上游;(3)中游;(4)下游;(5)河口;五、分水线及流域;闭合流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所重合的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 下分水线重合;2、流域的基本特征:;(1)流域的几何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植被; 土壤;湖泊率;地质构造。;§2—2 河川径流及表示方法 ;2、河川径流——降落到地面上的水,由地面和地下汇集 到河系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统称河川 径流。;1、流量 Q ——单位时间通过某河流 过流断面的水量。;4、径流深度 R——将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 均匀的分布于测站以上的 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 的平均水层厚度。;5、径流系数α——同一时段内,流域上径流深度 与降水量之比。;§2—3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 及影响径流的因素;指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及蒸发。;产流过程;Date;(1)降水径流;二、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蒸发; 图2.9;(2)流域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小,径流相对剧烈 流域面积大,径流相对平缓;(5)流域的植物被覆——;可以通过蓄水作用,调节径流变化,特别是蒸发影响径流量的大小。;2、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地下径流、固体径流与溶解质径流;3、溶解质径流;§2—4 流域的水量平衡;其中:;即:;——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或者写作:;§2—5 水文资料的观测方法与收集;1、水位——水面相对于某一水基准面的高程。;2、测验方法:;Date;悬锤式水尺 1、刻度尺 2、索尾上的记号 3、软索 4、滑轮 5、横梁 6、重锤;图2—13 直立式水尺分段设立示意图;自记水位计;零点高程 ——水尺上的刻度起点与某一 基准面的垂直距离。;须测定过流断面面积与断面平均流速;2、流速的测定:;Date;1 流速仪的主要 构造;方法;;用于测水面流速;深水浮标:深水浮标用于测某水深点处的流速,它由上部小浮标 (指示标)和下部大浮标(深水部分)其间用细绳连成一体,见图。上浮标做成流线形,以减少水流阻力,露出水面部分体积宜小,以减少空气阻力。下浮标为十字形以利接近流速浮移。上下浮标所连细绳长度应使下浮标位居测速点的深度。据上浮标漂浮速度计算下浮标速度·。;(1)河床质泥沙;(2)悬移质泥沙(悬沙);2、悬移质输沙率 Qs;(2)含沙量 CS 的测算:;(3)计算 :;横式沙洋采集器(悬移质泥沙);3、推移质输沙率;1、外壳; 2一铅板; 3、跳板;4、橡皮板; 5、底盘托板; 6、尾翼; 7、吊杯;四、水文资料的收集;§2-6 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2、意义:;(2)河床发生冲淤变化时对 H~Q 曲线的影响 ;Date;1、意义:;2、方法:;用于河床无严重冲淤的断面。; 先绘制 H~ω曲线;再将H~V曲线向高水位作大幅延长(高水位时,此曲线趋于直线,且与纵轴平行,作大幅延长造成的误差不大 ); 最后由高水位时的 ω 和V 值,得出延长的 H~Q 曲线。; 水位 H ;方法:;C、将;H;(2)低水位延长法:;C、将延长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