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和作品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和作品赏析

PAGE  PAGE 8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一、简介 摄影大师郎静山于1995年4月13日在 台北逝世,享年105岁。郎静山先生,浙江 兰溪人,1891年6月出生于江苏淮阴。13岁 即开始玩相机,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 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 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 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 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人物生平 郎静山(1892—1995),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浙江兰溪游埠镇郎家村人。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与《时报》,成为中国最早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之后写道: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此后,郎静山专注多底合成的集锦摄影。1934年,其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在谈及集锦摄影的创作时,郎静山写道:摄影固属于科学,然亦具别有纪象以外之情趣,故其艺术必赖理法与技术之综合。窃以中国绘画艺术,有数千年之历史,而理法技术已达神妙之境。摄影为图画,绘画亦为图画,其工具虽异而构图之理则相同,尤以集锦之法,更能与画理相通。 集锦照相,即选择摄影多数底片里景物配合于一纸而参融之,亦即舍画面之所忌,且取画面之所宜者之成也。 郎静山早期创作,多是表现佛门幽静、独坐赏溪者、悠闲汲水之人,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后来???其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和《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等作品。 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风景,模特儿主要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其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作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作了《松荫高士》和《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这一些作品,有一些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和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郎静山集锦摄影,仿国画和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中模仿传统国画,题材与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及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统一,既具有个人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郎先生是中国人,且又研究中国绘画,因此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个人。三、艺术评价 在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后写道: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只是郎静山缺少张氏和西方顶尖艺术大师会晤这一节,但却比张幸运得多的拿到许多国际奖牌。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郎静山的艺术一直在西方主流语门外徘徊,接纳他的只有崇尚古典优美一流的沙龙摄影圈。后来所获的殊荣,也因是暗合了开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崛起的大环境和西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崇尚中国老庄哲学及孔儒之学的时尚。 郎静山的摄影对国人来说,还是颇得一部分人的赏识的。这缘自中国自有的文化语境。他用摄影的方式营造模仿中国古典绘画的效果,几乎从未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生活发生过联系。在他苦心经营他的艺术时,正是中国人面临危难时期。当时的中国知识艺术界喊出了“国防文学”、“救亡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等口号,其时的摄影界也相应喊出了“国防摄影”的口号,表达了中国摄影家在历史抉择前的良知。在另一些摄影家将自己的镜头瞄向枪口下奋勇抗争的同胞之躯时,郎静山则在暗房红灯下精心拼对山高水远和小桥流水的集锦作品,琢磨揣测西方人的审美口味。他用照相机拍了许多的山影树景的素材,然后再找若干演员,装扮成仙风道骨的老人或村野樵夫或田野牧童拍成照片,再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