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理科期中试卷
PAGE
PAGE - 6 -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理科)
范围:1—13课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黄敏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侧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恬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2.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3.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主张( )
A.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 B.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力图改革内政,加强中央集权
6. 2013年4月26日上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7. 某电视台将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某朝末期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你猜此部电视剧可能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 )
A.汉朝 B.隋朝 C.秦朝 D.明朝
8.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手工作坊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中外市场生产精美商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 明朝苏州
10.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11.“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
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该现象始于( )
A.汉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民国时期
12.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13.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4.明朝小说《警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