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焦树德老_谈中医诊治急性病
谈中医诊治急性病中日友好医院 焦树德 ; 中医对于急性病的诊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宝贵的临床经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从周秦到明清,绵延数千年,历代都涌现过不少地诊治急性病的医学专家,并著出了许多理论高深、方药精验、疗效卓著和急性病的诊治专书。传流至今,依法应用,仍效如 鼓。雄辩地证明了地诊治急性病的。当前,积极开展中医治疗急性病的工作,扩大中青年中医的实践领域,身临其境的学习老中医诊治急性病的宝贵经验和指导实践的宝贵理论,加强中医诊治急性病的研究观察,不断总结提高,是继承发扬中医学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今结合几个病例,谈谈我对中医诊治急性病的体会和建议,仅供同志们参考。;(一)病例介绍与分析;左肾和脾脏,因而同时切除了左肾和脾脏。
术中为了减少出血。曾向腹腔中灌了大量
冰水。术后并在床下放置了冰块。术后三
天,开始发烧,并且经治不退,体温39℃
以上,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仍高烧不
退,病情危重,于6月14日邀余急会诊。
现在症:发烧恶寒,无汗,咳嗽,心
烦口渴,但不引饮,时有呕逆,吐血不止,
便血每日6-7天,不进饮食,小便淡黄。
化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3g/L,白细;胞总数41.7×103/L,中性0.9,淋巴0.1,
大便常规;潜血?,胸部x光拍片诊断为
两侧肺感染。肿物活检诊断(腹膜后)高
分化的平滑肌肉瘤。
望诊:精神衷惫,形体消瘦(体重
40千克)气短息微,面部浮肿,萎黄无华,
意识尚清。腹部可见手术痕,愈合尚好。
舌质淡,舌苔黄腻。
闻诊:气息微弱,说话无声(把耳朵
附近到病人的口处才能听到说话)。
; 切诊:腹部未查到、瘕、痃,其手术
创痕,用手按之,有轻微疼痛。脉象:数
而濡软。
辩证:正虚邪盛,内热郁窒,肺失
宣肃。(详细辩证,见理论分析)。
治法:益气清解,标本同治,参苏
饮合麻杏甘石汤随证加减。
处方:生晒白人参9克(另煎兑入)
苏叶10克(后下)桔梗6克,生麻黄6克,
生石膏20克(先煎),葛根9克,杏仁10
;克,茯苓15克,川黄连6克,生藕节20克,
荆芥9克,生白术9克。两剂???
另:犀黄丸12克,(分四次随汤药送
服);西洋参每日6克,煎水频服。
次日,进上方一剂后,因大便次数
仍多,于上方内又加诃子肉10克,芡荬10
克,赤石脂15克,禹余粮20克,藿香10克,
土炒白术10克,伏龙肝60克(煎汤代水)。
嘱病家药后温覆取微汗出。
二诊(6月16日)从15日停用一切西;药,患者服中药后,体温波动在37.4℃-
39℃之间,已有汗,咳嗽减轻,偶有黄痰,
气短声低,烦躁口渴减轻,食纳渐起,能
喝些米汤和藕粉,且无恶逆,大便改为每
日两次,为黑紫色水样便,舌苔微黄,右
手脉数而稍洪,寸大于尺;左手脉数而略
细,寸脉较长。
辨证:此为表邪已解,上焦尚有郁
热,肺失清肃,元气不振之证。
治法:清宣肺热,益气扶元。
; 处方:麻黄6克,,和石膏35克(先
煎)杏仁10克,生甘草6克,银花12克,
连翘12克,茯苓12克,元参12克,生地15
克,莲子肉10克,西洋参10克(另煎兑
入),黄芩9克。水煎服叁剂。另用生晒
白人参6克,煎水频服。
6月18日,来人代述:病情明显好转,
胸痛减轻,体温退至38.5℃以下,肺部听诊
啰音明显减少,仍感到胃部发堵。又在原
方 (16日方)上加入苏梗10克,厚朴10克,
;枳实10克,清半夏10克。
三诊(6月19日):身热渐退,(37.9℃-
38.3℃之间),咳嗽,吐少量白粘痰,痰难
咯出,夜间咳多,食欲不振,五心烦热,
胸胁苦闷,时有呃逆,二便正常。舌苔黄、
少津,脉象沉细数,双尺脉弱,左尺尤甚。
辨证:脉症合参,知肺中郁热渐退,
热邪伤阴,肺失肃降,胃气上逆之证。
治法:养阴清热,和胃降逆。益胃
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 另:西洋参合生晒参各6克, 煎水
频服,服两日。6月21日来人代诉:发热
及咳嗽均减,时纳尚差,偶有 逆。又加
陈皮12克,竹茹10克,生姜3片,香稻芽
12克,玉竹6克,公丁香2克(后下),柿
蒂5上,苏梗10克,煎水总入煎药内(服2
日)。
四诊(6月23日);五诊(6月26日);
七诊(7月15日);八诊(7月24日);
九诊(8月4日);十诊(8月21日):精;精神体力大增,言语声音已近正常,呕吐
逆均止住,每日进食250克左右,还喝1磅
牛奶,已能下地行走。口中唾液较多,不
欲下 。痔疮出血。舌苔薄白,舌质略
浅,脉象沉滑略弦数。脉症合参知中焦渐
和,已能纳食但脾气升降功能尚差,水谷
精华,未能充分布达。尚有湿阻中焦之邪。
又用六君子汤加焦三仙,枇杷叶,槐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