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1229.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1229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南充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杨思芸;提要 相关解剖知识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特点及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病病因的研究及内科治疗进展 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和进展; 相关解剖生理知识 ;; 贲门腺 泌酸腺 幽门腺 (属粘液腺) 壁细胞 主细胞 颈粘液细胞 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胃蛋白酶原 粘液 粘液细胞 G细胞 分泌粘液、HCO3–、胃蛋白酶原 分泌促胃液素 ;胃酸 主要由胃体部的壁细胞分泌,其主要成分是盐酸。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③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 ④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⑤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胃蛋白酶原(主细胞 、粘液细胞 分泌) (I型-主细胞,II型-粘液细胞)两型功能相同,当其进入血液并从尿中排出,称为尿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在pH<5.0的酸性环境中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也能促进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自身催化)。 胃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生成示、胨和少量多肽,胃酶缺乏患者,蛋白质的消化仍正常。;消化性溃疡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所致。 胃酸 激活胃蛋白酶原 黏膜损伤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特点及临床表现; ;① 人类的常见病,呈世界性分布; ② DU较GU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l; ③ DU好发于青壮年,GU多见于中老年; ④ DU和GU临床表现相似,但DU的发病则以攻击因素的增强为主; GU的发病以保护因素减弱为主。;①上腹部痛是主要症状;(疼痛部位)?胃溃疡痛多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侧,十二指肠溃疡痛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侧。 ②长期慢性过程、反复发作:常为隐痛、钝痛、刺痛、烧灼样或胀痛,伴腹胀、嗳气、反酸(疼痛性质) ; ③发作呈周期性,发作期可长达数周或数月,一年四季均可复发,秋冬和冬春之交常发病; ④ GU疼痛为餐后30min-1h出现,下餐前自行消失,夜间痛较少;(节律性) ⑤DU疼痛为餐后1-3h出现,进餐后缓解(饥饿痛),约半数有夜间痛(50%) (节律性) , ⑥慢性穿孔:疼痛加剧、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不被抗酸药缓解。 ⑦急性穿孔:突发上腹剧痛迅速延及全腹。;消化性溃疡病因与发病机制;1.攻击因素与粘膜自身防御和修复的保护因素失去平衡; 2.个体的神经和内分泌反应; 3.遗传差异,消化性溃疡呈现一定的遗传倾向。 ;保护(修复)因素 ①胃粘膜抵抗力-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粘液屏障和粘膜屏障 ②粘膜丰富的血流供应,保持上皮细胞的完整; ③前列腺素(PG); ④表皮生长因子(EGF) ; 1983Warren和Marshall在Lancet杂志首次报道了从胃内分离出来的“未鉴定的弯曲状杆菌”(undentified curved bacilli),从此开创了幽门螺杆菌研究的新纪元:基础、临床,预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Hp感染的流行病学;Hp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Hp与FD;Hp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Hp的检测方法;尿素酶依赖实验;非尿素酶依赖实验;常用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H. pylori 诊断方法说明;Hp现症感染的诊断标准:以下检查结果阳性即可诊断;Hp感染的根除标准:;治疗:Hp根除治疗指征;Hp根除治疗指征说明;一线治疗方案;说 明;补救治疗方案;说明;根除治疗失败者建议;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如何避免Hp对抗生素耐药;Hp感染治疗的误区; ; ;? 吸烟者溃疡病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 ? 酒、咖啡、浓茶、可乐等饮食因素, ;①失血、休克等 ②恐惧、焦虑、紧张(消化性溃疡好发于胃小弯与十二指肠球部,原因之一与该处为终末血管供应,侧支循环差有关) ;消化性溃疡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及内科治疗进展; 长期以来对溃疡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停留于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