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县志.docx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兴县志

大兴县传统农具主要有犁、耠子、锄头、镰刀、辘轳及大车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广 泛使用新式步犁、解放式水车等农具,同时国营农场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播种。尔后各种 农业机械逐步推广。1957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6台、1 358马力。60年代,耕、耙、播、 管、脱粒等开始广泛使用农业机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田基 本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1990年,全县拥有大中型农机具5711台件,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 501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80台,玉米精量播种机156台,玉米联合收获 机69台,总动力38.16万千瓦。全县机械耕耙面积100%,小麦机播面积100%、机收面积 90%,玉米机播面积90%,其中精量播种面积62%。耕、播、收、脱、运及化学除草、农田灌溉 等项生产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第一章 传统农具 第一节 耕播农具 传统耕播农具,主要有犁、耠子、耧等。 犁 有老犁和新式步犁(亦称七寸步犁)两种。老犁使用历史悠久,新式步犁于1950年 引进。50年代中期,北部红星地区弃用老犁。1960年,全县尚有老犁1 791部。60年代中 期,老犁全部被新式步犁取代。与犁配套的农具有丁齿耙、盖等。 耠子 播种开沟农具,1960年全县使用2219部。1963年推广机播以后,耠子主要用于 夏播玉米开沟和玉米、高梁、花生、棉花等苗期追肥开沟,以及花生、白薯、土豆等农作物收获 时耠松土壤。进入80年代后,使用渐少。与耠子配套使用的传统农具有小碌碡、老弓儿等。 耧 播种器具,也称耩子。多为一腿耧,也有少量二腿耧。1958年全区尚有300余台, 机播普及后闲弃。1983年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而恢复使用。县东部、南部 农户使用较多,尤其遇干旱年份,为保墒,多用耧播种玉米。也有用耧在零星小块地耩豆类、 小麦和棉花的。 第二节 收获农具 传统收获农具主要是镰、碌碡等。 镰 有镰刀、草镰(俗称韭菜镰、薅刀子)、钐镰、爪镰、捅镰等。镰刀为常用农具,主要用 于收割稻、麦、豆类等;草镰亦为常用农具,主要用于割菜、割草等;爪镰,主要用于掐谷穗、黍 穗、高粱穗等,70年代即基本弃用;钐镰,一种把儿很长的大镰刀,主要用于割长的较高且面 积较大的野草,数量很少;捅镰,主要用于铲除高大乔木树干上的树枝。 碌碡 以畜力或拖拉机牵引,用于场院脱粒(70年代以前亦用于小麦播种后镇压)。 1960年,全县计有大碌碡5037个。70年代中期后,随着脱粒机的普及逐渐弃用。 场院脱粒用的农具还有铡刀、杈子、钢叉、扫帚、唼耙、木锨、推板、筛子、扇车等。 第三节 运输农具 传统运输农具主要是扁担、手推车、畜力大车等。 扁担 用于担运粮、菜、柴、水、肥等,是农家皆备的担运工具。进入60年代后,随着手 推车、大车、手扶拖拉机的增加以及庭院压水机、自来水的普及,扁担用处大减,数量渐少。 手推车 历史上大兴北部地区使用较多,始为木制独轮。新中国成立后,木制轮胎式独 轮车逐渐普及。1958年,开始使用铁制双轮轮胎式手推车,1959年全区共有419辆。进入 80年代,逐步普及双轮手推车,1990年全县计有4600余辆。 畜力大车 历史上使用的多为木轴木轮四辋大车和花轱辘大车,是农家主要运输工具。 40年代初,始出现胶轮大车。新中国成立后,胶轮大车渐增,1957年全县有650辆,1990年 全县有13 388辆。 农村常用小型运输工具还有背筐、土筐、眼笼筐等。 第四节 其他农具 其他传统农具有田间管理农具薅勺、锄,提水农具戽斗、桔槔、辘轳、龙骨水车、拔杆、井 绳、水筲,以及铁锹、四齿、镐、箩筐等。 薅勺,用于田间除草、间苗,70年代随着机播面积扩大使用量减少;锄,用于田间除草松 土,兼用于间苗及玉米的中耕培根土等。80年代中期,普及小麦、玉米两茬平播后使用减 少。 戽斗,用于淘水灌田和排除田间沥水;桔槔,也称吊杆,用于提水浇地。戽斗和桔槔均效 率甚低,50年代初弃用。辘轳,井用提水工具,60年代中期弃用。龙骨水车,俗称水龙,木 制,有脚踏和手摇两种,1959年全区有268架,60年代淘汰。拔杆、井绳,用于提水,60年代 渐少,70年代弃用。水筲,木制水桶,主要用于提水、运水,50年代末铁制水桶普及后弃用。 铁锹、三齿、四齿、平耙、镐、竹耙子等多用途传统小农具,用途广泛,仍普遍使用。 第二章 农业机械 第一节 耕播机械 拖拉机 1949年,首次使用拖拉机开垦荒地。1957年,全县拥有轮式、链轨式拖拉机36 台、1 358马力,多从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口。1970年后,大中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每年增加 百台左右。1975年,国产机基本取代进口机。1979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93台,手扶 拖拉机2107台。1990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 501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