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语文教学中主动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权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中,教者登台表演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的教学观认为应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文着重从思想上、方法上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主导;主体;主动;被动;自主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展开,各类报刊杂志上不断地进行教学理念大讨论,许多教者纷纷发出呼吁:再也不要像一个老学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了,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但实际上,现在许多教者仍有所顾虑:让学生放手干,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考试起来怎么办?升学率低怎么办?……所以,有些教者光流于一些形式,实质上还是传统的老一套。嘴里大喊素质教育,实际上搞应试教育。理论上一套,行动上又是另一套。课堂内的问题由教者事先设计好;上课时特别是上公开课时,假装要学生讨论一下,没讨论几分钟,就喊停,学生思维不能充分激活,答案最后只能由教者归纳出来了。如何充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活学生思维,构造互动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几下几点:
1. 思想上应注意教者与学生色的的准确定位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思想上解放了,认识达到一定高度,才会放手去做,大胆去做。我们现在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思想教育,发展能力为主,教者只起主导作用,学生应是主体,认识到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无论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还是听说教学等等,均应以学生为主,学生踊跃发言、踊跃讨论、踊跃表演……如在诗歌教学中,一名教者长篇大论的分析,分析得支离破碎,不去让学生领会意境,结果只可能是中断学生的形象思维,收效甚微,人吃了亏还没有实效。作文教学中,教者一直讲写作理论知识,学生是难以接受的,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讲一点就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让理论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扎下根,不然,学生在写作时就会顾此失彼。当然,以学生为主体,教者并不是不管什么事了,完全放手了,那种动不动就要学生讨论、思考也是错误的。教者的主导作用是不能丢的,教学本身是双边活动,教者要有情感的投入,在课堂内要善于组织引导,善于抓信思维的激发点,适当点拨疑难之处,否则,就成了“放羊式”教学。
2. 方法上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让他们自主探究,相互探讨,重视探究过程,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点:
2.1 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发现问题。这一点提出来,有些教者可能认为这不乱了套,要是一堂课学生没抓住学习目标中的重点,没提出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怎么办?我认为这种顾虑是完全多余的,一个班那么多学生,总有学生讲到点子上,教师加以点拨,就能使其朝正确方向发展,就是稍微走一点弯路,加深学生印象,何乐而不为呢?传统教学中,有些老师喜欢在一上课,就用幻灯、小黑板等出示本课教学目标,然后一个目标,一个目标解决,解决完后心里便非常高兴。特别是现在,一般学校都用上了多媒体,有些教者事先把别人的课件下载后,稍作改动,课堂上便按几下鼠标,完全依赖于课件上现存的内容进行教学,而不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能不能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本课最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是什么,一人想不出,可不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这样做,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课堂内面,更可以让学生主动质疑,不仅对书本的疑难之处质疑,还可对教材的其它方面质疑,如有些文章的某个地方是否有疏漏之处?假如你写,你将怎样写?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教材中的人或事?遇到了该怎么办?这样就避免出现一些死读书,机械照搬的学生。如教七年级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时,有些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元方最后是否有礼?不守诚信的人在这个社会中有一些,我们怎样去约束他们?这些问题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能有的老师教同一版本的教材,对于其中的课文,就只能提几个相同的问题,今年提的是这几个问题,明年提的还是这几个问题。殊不知,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更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2 让学生多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链接。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做好预习准备。如查阅作者的生平情况、思想;科普文章中难以理解的术语、现象等。我们可以在课堂内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课堂内谈学习课文后,课文中哪些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何启示。往往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学生容易感兴趣。我们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走出教室,研究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事物、问题、通过实践获得新的认识理解等。这样,既学好了语文,又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增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高效开采技术.doc
- 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课件.pptx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110kV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doc
- 化工常用阀门介绍.doc VIP
- 新仁爱科普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Let's be friend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答题)》分类汇编.docx
- 香港街头最不缺的就是美女,来自世界各地.pdf VIP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分类汇编.docx
- 2024年考务人员培训系统考试参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