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讀者》2011年第23期·文明·在海外·101棵樱桃树(作者:张达明)
《读者》2011年第23期
文 明
在 海 外
101棵樱桃树
张达明
1998年6月3日5时45分,德国高铁ICE884从慕尼黑车站出发,驶向汉堡,通常5小时45分钟左右,经过7站,就可完成全程850公里。运行7年来,事故发生率为零。
在行驶了5个多小时后,这辆有着12节车厢、承载着400多名乘客的高速列车,像往常一样行驶到埃舍德的一座路桥时,却以200公里/秒的速度冲出轨道之外,410米长的车身全部出轨,撞上路桥,酿成101人死亡88人受伤的惨剧。调查结果显示,造成这起德国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铁路事故的原因,是高铁使用的064型双层车轮中的金属车轮因相互间的挤压和自动伸缩产生疲劳,导致逐步老化直至最终爆裂。
漫长的5年事故调查结束后,德国政府有意建造一座纪念园以反思事故,但又觉得工程耗资巨大,更害怕因此而伤害遇难者家属的感情。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德国政府决定将是否建造纪念园交由民众去裁决。
针对是否建造“事故纪念园”在全德掀起了一场空前的争论。两个月后有了结果,同意建造纪念园的民众占了绝大多数,理由是:德意志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二战给人类造成如此惨烈的灾难,德意志都能勇于承担责任,为什么就不敢正视此次高铁事故呢?
最后,政府决定在埃舍德小镇边建造一座“高铁事故纪念园”,并将设计事项交给了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托马斯·赫尔佐格和安特耶·斯托克曼,要求他们,纪念园必须担负起以下职责:一是让人永远记住高铁事故,二是提醒后人,三是让人反思,四是不被历史遗忘,五是愈合伤口。赫尔佐格和斯托克曼经过一年调查和设计,将纪念园的主题确定为“在天堂的路上”。
主题有了,该如何表达对101名遇难者的哀思,一时难住了两名建筑师。他们想到了栽植树木,但究竟栽植何种树木最为贴切,又让两人犯难。
那段时间,两人寝食难安,一直在苦苦思索。终于有一天,作为生态建筑设计师的赫尔佐格突然灵光一闪,对斯托克曼说:“就栽植樱桃!因为,每年6月,正是樱桃树繁茂和结果的时节,那鲜红的樱桃和繁茂的枝丫,最能象征事故遇难者彼此扶持,相互照顾一路走好。”斯托克曼当即表示赞同。
于是,两位建筑师又将纪念园的主题确定为“天堂路上的101棵樱桃树”,并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经过3年建造,2001年5月11日,埃舍德“高铁事故纪念园”正式揭幕。
在纪念园长方形水泥大门的一侧,镌刻着如下文字:“1998年6月3日,10时58分,ICE884伦琴号在这里发生严重的出轨事故,101人在此次事故中遇难,他们的家庭被彻底破坏,更有数以百计的人严重受伤,这些伤痕将伴随他们一生。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还有我们的不足。那些舍己救人的救护人员、当地的市民们为我们作出榜样,他们完成了巨大的任务,也给予他人莫大的帮助和安慰。通过他们的行动,我们也在埃舍德看到了团结一心和人与人之间的真切情感。”
透过水泥门,就是象征着遇难者彼此扶持和相互照顾的101棵樱桃树。纪念园中央,竖着一块长8米、高2.1米的纪念碑,上面刻着101位遇难者的名字、出生年月以及生前的住址。碑文上写着:“愿死者在上帝的手中安息,也希望活着的人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团结。”
此后在每年的6月3日,遇难者家属、无数民众以及政要都要聚集在纪念园,进行哀悼和反思。更多人则围站在101棵樱桃树下,拿起纪念园工作人员准备的铁锨和水桶,为每棵樱桃树培土浇水,默默祈祷101名遇难者在天堂的路上相互扶持着安安全全往前走……
他 山 石
美国的公务员
李一凡
中国人常讲“人之初,性本善”,美国人偏不信,他们相信“人之初,性本恶”。因此,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制定出相关法律,防范人的私欲与贪婪。比如政府,美国人把它比作老虎,将其关在笼子里才会放心。而美国的公务员工资最能反映这种情况。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的士大夫们没几个人能靠自我约束做到,然而美国的公务员们却靠相对完善的工资制度践行了这句话。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以私企为参照,公务员的工资必须涨在老百姓之后,先涨百姓工资,后涨公务员工资,而且公务员工资的涨幅永远低于百姓。美国公务员的工资标准由人民给定,也就是人民的代表机构国会制定。所以,很少有人对公务员工资不满。
美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建立,实质上还是由市场决定的,各种有关工资的法律制度是根据市场变化产生的。美国总统、州长、议员等公务员职务还有人去干,这说明他们接受那样的工资标准,因为没人强迫他们去当公务员,所以,现实中几乎听不到公务员抱怨自己的工资低。美国人根据市场行情,把公务员工资明码标价,然后去市场上招人,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这里也完全适用。正是这样的制度安排,决定了我们无缘在美国见到千军万马拼抢一个普通公务员职位的现象。
美国公务员年薪低
2005年,美国针对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共場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doc
- 《信息論与编码》习题解答-第四章(新).doc
- 《全國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标准及评分细则》.doc
- 《分.裂 = 無限可能:我還是我,曾沛慈》簡介.docx
- 《傷痕》卢新华.doc
- 《公務员考试轻松过关秘籍》行测技巧-试读版.doc
- 《制冷與空调》稿件具体格式.doc
- 《化學三年经典错题本》2014届高三二轮之电化学 (含解析).doc
- 《勝女的代价2》今晚开播 四大看点提前揭秘.doc
- 《化學工业建设项目试车工作规范》(送审稿8月25日).doc
- 《讀者》2011年第23期·文苑·卷首语·普通人的高妙(作者:格非口述 吴虹飞整理).doc
- 《證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doc
- 《讀者》2011年第23期·点滴·意林·不要盯着他(作者:张小娴).doc
- 《讀者》2004年言论全集.doc
- 《讀者》2012年第24期·点滴·意林·悲喜交集(作者:刘心武).doc
- 《讀者》2014第9期—总会与一些美好相遇.doc
- 《讀者》杂志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记叙类之一).doc
- 《讀者》2011年第19期·悦读·幽默小品·热情的侍者(作者:弗雷德里克·布朗).doc
- 《讀者》精言摘抄.doc
- 《讀者》2011年第23期·生活·心理人生·总有绝处逢生的出口(作者:[美]拉塞·威尔 博阳 王霞译).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