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课堂实践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味”课堂实践策略

“语文味”课堂的实践策略 ——兼以李苑芳老师《琵琶行》教学为例 [关键词]?语文味?实践?策略? “语文味”这一概念作为语文研究领域的一个理念存在,是程少堂先生在2001年正式提出的,十多年来,经过语文教育界的争论探讨,程少堂先生对此概念不断进行修正完善,“语文味”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大延伸,不断圈领地占山头,变得无所不包,这就又等于什么都没说。 很多语文上的一些理念,原初的概念比较接地气,但一旦研究者将其理论化即所谓的科学化包装以后,就变得吓人了,也就距离普通人远了,距离教学一线的师生远了,所以我们对理论的研究不应该是化简为繁,而应是化繁为简,真理总是朴素的。 一、作为概念的“语文味” 我们先看看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最新表述,“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HYPERLINK ../../../?????-?-|???/51???/????????-?-|??????????¨?/?±??′¢?o?é?£/èˉ-??????????¥???????.doc l _ftn2 o [2]在近两百字的篇幅中,少堂先生谈及了“语文味”的指导思想、前提条件、宗旨、手段、目的,愚以为此定义内涵冗长,外延界定亦不明晰,逻辑上亦是有诸多令人费解之处,比如情感激发和幽默点染如何能并列呢?幽默点染带给人的不就是一种愉悦的情感吗?它不就是属于情感激发的一种手段吗?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又如何能并列?文化气息不也是作为一个教师的教学个性而存在吗? 退而言之,“味”作为一种感觉一种体验,本身就难以定义,比如“酸”作为味觉的一个词语时,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词典都表述成“像醋的气味或味道” HYPERLINK ../../../?????-?-|???/51???/????????-?-|??????????¨?/?????′¢?o?é?£/èˉ-??????????¥???????.doc l _ftn3 o [3],这是一种描述性的语言,其实是不能作为定义的。而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人”就有一个比较严谨的定义“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HYPERLINK ../../../?????-?-|???/51???/????????-?-|??????????¨?/?±??′¢?o?é?£/èˉ-??????????¥???????.doc l _ftn4 o [4],因此,笔者以为“语文味”作为一个概念,是无法给予一个恰切的定义的,与其在这里做无用功,不如回到“语文”这个概念上来,当然,“语文”作为一个概念也是言人人殊,但我们知道“语文”姓“语”,因此语文教学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这在王尚文和李海林的论著中都已得到很好的论述。因此,笔者以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质言之,就是要有“言语味”(但为了接地气,笔者在此文还是采用“语文味”这个表述),从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角度来说,“语文味”的课堂要在“读味”“品味”和“写味”上用力,有了这“三味药”,缺乏“语文味”的“泛语文”“非语文”课堂基本就可以药到病除。 二、“语文味”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读味:“语文味”课堂一定要有琅琅书声 时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为了追求“高大上”,一味追求所谓的有深度,在文本分析上是相当的舍得花时间,以师生的讲代替师生的读,学堂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讲堂”,学生还没在作者的文字里打过滚游过泳,还没有浸淫其中,就开始隔靴搔痒地架空分析,使得分析流于形式流于教师备课的强势预设,这是得不偿失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HYPERLINK ../../../?????-?-|???/51???/????????-?-|??????????¨?/?±??′¢?o?é?£/èˉ-??????????¥???????.doc l _ftn5 o [5]要促使学生对文本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前提就是要读,没有“读”这个前提,就谈不上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那么,如何读书呢? 1.读准。将字音读准,将该停顿的地方读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读准,输入正确的语音语法信息,学生才能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