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水系

黄河水系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 流经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等8个省(区)入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年均径流574亿立方米,输沙量16亿吨。陕境秦岭以北河流皆属黄河水系。入黄二级支流除泾、洛二河与渭河齐名而记外,其余列一级支流之下。 一、黄河干流 黄河流经内蒙古南托克托河口镇,即进入中游,由东偏南行至河口南下,穿行于陕晋峡谷之中,至府谷墙头村进入陕境,南流经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合阳、大荔等县(市) ,至潼关折向东行于沙坡出境,全长715.6公里,为陕晋两省界河。此段黄河在禹门口分成自然特征迥然不同的上下两段, 禹门口以上583.1公里穿行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带的峡谷之中,平均比降0.95‰,河流深切基岩,两岸峰峦重叠,河流弯曲狭窄,府谷、吴堡间谷宽600米~800米??吴堡以下谷宽缩至200米~600米。沿河多滩碛,大的有30多处,以府谷雾迷浪最为驰名。再南进入宜川境壶口, 河床由宽400米收缩成深30米宽50米的窄槽,黄河北来,至此倾泻于西崖,悬注如壶,故名壶口,其瀑布奇观闻名中外。下游河槽俗称“十里龙槽”,两岸巉岩危石耸峙,两座巨石屹立河中,俗谓孟门,相传为大禹治水开始的地方。下与龙门峡谷相衔接,向南直抵禹门口。因龙门山与梁山东西对峙,石壁相对如门,水如蛟龙腾涌,故称龙门,相传为大禹所凿,又名禹门。 禹门口以下至潼关132.5公里,河流进入汾渭地堑,河床为冲积层所构成,河宽展至3公里~18公里,比降只有0.3‰~0.6‰,成为强烈的堆积游荡性河道,河道淤积多变,通常称为“小北干流”。 据调查, 明万历年间(1573~1619)至今400年内,地面淤高16米,年均淤高0.04米。三门峡建库以后,淤积加快,近50年淤积达5米以上,平均年淤高大于0.1米。此段在丰水丰沙之年常有“淤滩刷槽”现象发生,又名“揭河底”,可使河床局部下切2米~4米,最深可达9米,1951年~1977年已出现8次,每次揭底之后又逐渐回淤,多则3年~4年,少则当年即复原状。河中滩地百余万亩,随河势而消长,晋陕两省群众争种滩地纠纷时有发生。 河势主流摆动不定, 大的摆动周期几年或几十年不等,当地有“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之说。黄河西侧夺渭侵洛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从西汉至今2000多年以来史书不乏记载。《平民县志》载:明隆庆四年(1570)黄河大水,“河溢,高数丈,大庆关至朝邑三十里不见水端, 河西徙,移大庆关于河东”。赵渡镇南之西厄村整个埋入沙中,挖深5尺,始见埋墙。清咸丰年间(1851~1861)河走西岸大荔华原下,将朝邑滩冲决,史称“咸丰故道”。 陕西入黄支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49条,其中直接入黄较大的有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渭(泾、洛)河、南洛河等,是黄河中游泥沙的主要产地。北端河口站入陕年径流量为250亿 立方米,年输沙量约2亿吨;南端潼关站年径流量增到556亿立方米,年泥沙量达近16亿吨。 二、窟野河 黄河右岸支流,流经内蒙古南部和榆林地区东北部,上游名乌兰木伦河,源于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市的拌树林, 东南流至后石圪台以下,有20公里为伊、神界河,至大柳树进入神木县境,纳A【A=牛+孛】 牛川水、 考考乌素沟、永兴沟、麻家塔沟、贺家川等支流,至王家坪南入黄河,全长241.8公里。 陕境神木县河长157.9公里, 两岸均为黄土区,由上而下丘陵沟壑逐渐增多;神木城以上,河流岩岸土岸相间,河床平缓,以砂砾为主,多险滩,一级阶地发育;神木至杨家坪,河谷宽缓曲折,岩岸断续出现;杨家坪以下水流深切曲折,岸高谷深,砂页岩基裸露,沿岸多石质丘梁。 窟野河集水面积8700平方公里,其中陕境面积4070平方公里,以降水补给为主,年径流量4.57亿立方米,占全河总量7.62亿立方米的60%,平均流量24.5立方米每秒,夏秋降水占80%以上,占河水补给量的70%; 洪枯流量悬殊,最大流量曾达14000立方米每秒(1976),最枯水仅为0.01立方米每秒;年际变化突出,相差4.7倍。 流域内气候干燥多风,地面植被稀少,黄土疏松,风、水蚀强烈,河床经水蚀及重力剥蚀,泥沙含量居全省各河之首,每平方公里年侵蚀量在2万吨以上,年输沙量达1.42亿吨。 三、秃尾河 黄河右岸支流,居窟野河与佳芦河之间,处于神木县西南,与榆林、佳县搭界。汉代名圁水,亦名吐浑河,元代下游曾改名无定河,明代始称秃尾河。由于源出沙漠区,且支流稀少,故得“秃尾”之名。上源有二,西支圪丑沟,东支正源出神木县西偏北部的尔林兔公泊海子,二源会合始称秃尾河。东南流经瑶镇乡、高家堡乡至马家滩,为神木县与榆林市界河,到马家滩往下,又转为神木、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