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隐居地探寻【2015年5月22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鬼谷子隐居地探寻【2015年5月22日】

鬼谷子隐居地探寻 2015年05月22日 弟子洞 指山岩 沿着弟子洞南边的崖壁攀岩斜上 清溪山 鬼谷子洞 突然出现两道两人多高的石门 双狮洞洞口 上到二天门      相传远古时的南漳县巡检镇指山坪有一座山叫清溪山,山上生长着一种叫牛楠藤的植物,每当春末夏初,牛楠藤就盛开出紫艳艳的花,花期长达近一个月。花开时节,整座山一片冷紫,故清溪山又名紫山。   某天,天突然穿了个窟窿,地上洪水肆虐。女娲氏奉命辟清溪山炼石补青天,紫艳艳的清溪山被辟成了陡岩,更名为紫山岩。岩顶28个狮子头,偷偷跟着仙人走,摇摇摆摆下荆州。仙人发觉,担心紫山岩走到荆州阻挡沮漳水,殃祸无穷,就转身挥手一指,岩停了,紫山岩就成了“指山岩”。岩间有两条直裂峡谷通顶,传说是嫦娥奔月从这里起步留下的痕迹……   指山岩连绵10公里,岩顶雄踞28个山峰,如群狮拱北斗。中段岩沿存有两进三上的石砌房屋,传说是鬼谷子讲学之处。岩间有28个石洞,最大一个洞可容千余人,传说为鬼谷子曾在此隐居。   2015年5月,当地传来消息:发现一个大型古洞寨群,5名酷爱探险的网友相约自驾前往。   5月9日早晨6点半,5人从襄城出发,9点半到达巡检镇(因小漳河至巡检段修路,堵车1小时),找到此次探访的向导——指山坪村山成龙书记后,一行6人10点到达目的地——指山岩山脚下的杨家老屋,之后向山崖挺进。   绕过杨家老屋南角,沿羊肠小道没走多远,便没了路。向导在前左探右寻,我们在后左右开弓,一路披荆斩棘前进。   约40分钟后,眼前突然出现两道两人多高的石门。山书记讲,这里是进入我们探寻第一站——弟子洞的两道天门。青山下的宽阔地,民居如珍珠散落其间,被色彩丰富、生机盎然的农田镶嵌,似一幅油画让人惊叹。   洞两边是悬崖峭壁,我们只能从天门进入。   上到二天门,围墙内平整宽敞,相传是鬼谷子给弟子授课之地。再上,便到达洞门口。洞深约50米,左右方向较为宽敞。   沿着弟子洞南边的崖壁攀岩斜上,虽然依稀有探访者踩出的小路,但茂密的树木、缠绕的古藤、带剌和不带剌的荆棘,似拦路虎阻挠着人们前行。   艰难攀爬中,一道奇景映入眼帘:是令清溪山更名为紫山的牛楠藤花,一根根碗口或杯口粗细、青黄色的藤左弯右绕、攀枝附树,不见头尾。藤上开着一簇簇紫衣黄蕊的似锦繁花。   上行约400米到达半山腰来到鬼谷子洞。牛楠藤花似一道道门框和门帘,将洞门装扮得花团锦簇,甚是妖娆。   鬼谷子洞镶嵌般坐卧在指山岩的悬崖峭壁中,海拔高度441米,狭长幽深,间或有蝙蝠或倒挂金钩或惊恐乱飞。洞顶和洞壁上的钟乳石层层叠叠,千奇百怪。“白玉床”和“白玉枕”是鬼谷子的“卧榻”,榻边有“书台”,榻上有“莲花帐”,洞顶上有自然形成的“月亮”和“太阳”。脚下隔三岔五分布着水池水坑。行进约200多米,洞口突然变狭窄,只有体型瘦小的人才能爬进去。   《襄阳府志·山川篇》记载:“清溪山,县南(南漳)260里,鬼谷子隐居在此山中。”《荆州记》云:“西北有清溪,清溪之北有荆山。清溪山,鬼谷子王栩隐居处。”《襄阳府志》载:晋人郭璞,当时任临沮县令,游指山岩时,作《游仙诗》羡叹清溪山之美:“清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栋梁间,风向窗户里。借问此谁何?云是鬼谷子。”   在洞中探访中,捡到一块疑似牙床化石的石块以及几块陶片。5月11日,经襄阳市的考古专家初步判断,陶片是明清时期的遗物,石块或是5000万年前的海生鱼类牙床部分的化石。   从鬼谷子洞继续上行,山势更加陡峭,荆棘格外茂密。向导告诉我们:从鬼谷子洞上到绝壁崖的其他洞处,有两个选择:一是原路下山,从另一小路上去,来回约需三个小时;二是从此处攀岩而上,只有约500米距离,可节约一半时间,但无路可行,坡陡壁高,攀爬相当艰险。我们请山书记给老书记打电话确认,得到肯定回答后,由山书记开路,我们艰难前行。约1个小时,顺利到达了崖壁下一个站成一横排才能容纳10人左右的“岩屋”。   从对面看,指山岩绝壁呈层状叠加,大部分有三层。向导山书记告诉我们:已探明的洞基本上分布在第二层绝壁下的一条“横路”上。大部分洞都有人类活动过,洞外砌有石墙,形成洞寨,被叫做“岩屋”。它们是:羊洞、龙凤洞、月亮洞、双狮洞、猿人洞、罗汉洞、水帘洞、马洞等。   我们跟着山书记继续攀岩,终于找到了崖壁下的一条“横路”。沿横路前行不多远,抬头上望,便看见一月牙形洞,洞外有较为完好的石头墙,墙中间有一门入洞,这便是月亮洞。洞不深,地面平,较大而宽敞。据说,这是已探明的最大的一个洞,估计能容纳2000人。   沿着波浪状的“横路”前行,在每条深涧之上,遇白岩处均有一个大型山洞。我们依次探访了龙凤洞、月亮洞、双狮洞、猿人洞、罗汉洞、水帘洞、马洞。时间已是下午5点多了,继续往前探,当天肯定无法下山,后果不能设想。带着遗憾和再次探访的愿望,我们相互牵拉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