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疟原虫镜检技术120228选编
泗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王恒松;
疟原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血片制作与染色
疟原虫计数
显微镜的维护与保养
; 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它的病原体是疟原虫。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 种
;疟原虫基本结构;1.核
呈鲜红色,呈圆形或椭圆形。核的结构致密,只有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
;2.细胞浆
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疟原虫基本结构;滋养体期:
早期、晚期滋养体
;;虫体约占RBC直径的1/3,一个RBC含有一个原虫,偶尔2个
核红色,1个,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
胞质较少,淡蓝色,呈环状,中间为大空泡。
;2 间日疟原虫--晚期滋养体;3 间日疟原虫--未成熟裂殖体 ;4.间日疟原虫-成熟裂殖体;5.1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环状体;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恶性疟原虫—成熟裂殖体 ; 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的环状体颇相似;;;虫体小于正常红细胞,呈圆形
核红,偏于一侧
胞浆呈蓝色
疟色素深褐色;;;环状体; 被寄生的红细胞 ; 寄生的红细胞: 经染色后,因细胞内血红蛋白溶解,轮廓消失,但有时尚留下残骸的“影子”或点彩。
厚血膜由于用血量多,血膜小,细胞重迭,干燥缓慢,各期疟原虫的体积都略为缩小,其中大、小滋养体的形态有较大改变,裂殖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则变化不大。
;间日疟原虫;
;PM ;血片中可见; 由于在血膜制备过程中红细胞溶解,因而其原形态消失,且染液和玻片上可能存在杂质等,要根据疟原虫的三个基本要素仔细加以鉴别。
(1)疑似疟色素 厚血膜在制作和染色过程中,血膜上的染料残渣及空气中或耳垂上的尘埃,有时可误认为疟色素。
;(2)疑似疟原虫核
细菌尤其是球菌或白细胞碎裂后散出的颗粒,常染成红色小点,常与疟原虫的核相似。;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成分;(5)杂质---类似疟原虫的物质;(6) 形态失常
疟原虫成份丢失。
成份增加。如在多虫感染、多核以及多虫重叠时疟原虫形态构造会有异于正常。
形态改变。恶性疟粗大的环状体。;药物影响。
服氯喹后,大滋养体胞浆停滞发育,失去阿米巴样形态,并发生碎解和色泽加深.
服伯喹后,配子体的核和胞浆破碎,疟色素粗大并相对集中等。
; 血片的制作与染色
;血液涂片镜检疟原虫目前仍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主要方法,玻片清洁与否,血片制作的质量和染色的好坏,直接影响镜检的速度和准确性。
;血片制作;载玻片的清洗:
新玻片的清洗方法 用加有洗洁精或洗衣粉的热水洗涤,浸于95% 的乙醇中1小时以上
已用过的玻片:用加有洗衣粉的热水洗涤,浸于95% 的乙醇中1小时以上;;取血部位: 指尖 耳垂;;薄血膜的涂制:
取血液1-1.5μl
血滴置于载玻片的中央,
将推片的一端置于血滴之前,当血液在载玻片与推片之间向两侧扩展至约2cm宽时,两玻片保持20-30°角,
推成舌状薄血膜,长约2-2.5CM。; 血片制作
厚血膜的涂制:
取血液4-5μl
血滴置于载片的中央偏右1/3,
由里向外划圈涂成直径为0.8-1厘米
厚薄均匀、圆形厚血膜.;
每张载玻片上分别做1个薄血膜,1个厚血膜。标准血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厚、薄血膜优缺点;血片染色;; 吉氏染液:染色方法;厚血膜溶血染色; 染色用水和冲洗用水
pH7.0~pH7.2缓冲蒸馏水效果最佳。
先制备好两种贮备液
贮备液I 1/15M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液
Na2HPO4 9.5 g
蒸馏水 1000 ml
贮备液Ⅱ 1/15M磷酸二氢钾 (KH2PO4 )溶液
KH2PO4 9.07 g
蒸馏水 1000 ml;缓冲蒸馏水配制
PH M/15 Na2HPO4 M/15 KH2PO4 DW
(ml) ( ml) (ml)
7.0 63 37 900
7.1 68 32 900
7.2 73 27 900
缓冲蒸馏水宜用时新鲜配制为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