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護理总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傳染病護理总论

传染病护理学总论 ;课程内容 一、传染病流行的历史与现状 二、感染与免疫 三、传染病发病机理 四、传染病特征、临床表现 五、传染病的预防 六、传染病护理工作特点与消毒隔离;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传染病;;美联社报道;H5N1 H7N9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传染病仍是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严重威胁;传染病的一些变化;保护自己才能保护别人;感染 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在人体内增殖称为感染。当感染造成机体损伤和生理改变时,引发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 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 传染性的一组疾病。 ;传染病的范畴 1、病毒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流腮、乙脑、 2、细菌性疾病:伤寒、霍乱、流脑 3、原虫病:阿米巴病、疟疾 4、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 5、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恙虫病 6、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 7、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尿道炎 8:蠕虫病:血吸虫病、囊虫病、蛔虫病 9:深部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作用 1,侵袭力、 2,毒力、 3,数量、 4,变异;侵袭力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有些病原体可直接侵入人体,有些细菌如霍乱弧菌需要先粘附于肠粘膜表面才能定植下来分泌肠毒素。;毒力 主要通过病原体分泌产生的外毒素、内毒素和毒力因子(如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等)的作用而致病。 数量 在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但在不同传染病中,则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差别很大,如在伤寒为10万个菌体,而在痢疾仅为10个志贺菌。; 变异 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一般来说,在人工培养多次传代的环境下,可使病原体致病力减弱,如卡介苗(BCG);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如肺鼠疫。另外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机体内定位 病原体入侵成功并取得立足点后,或者在入侵部位直接引起病变;或者在入侵部位繁殖,分泌毒素,在远离入侵部位引起病变;或者进入血循环,再定位于某一脏器(靶器官)引起该脏器的病变;或者经过一系列的生活史阶段,最后在某脏器中定居。;排出途径 排出病原体的途径称为排出途径,是病人、病原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有传染性的重要因素。病原体排出体外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因而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染期。也是确定传染病人隔离期长短的重要依据;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传染源: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病人、隐性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人 急性患者及其症状(咳嗽、吐、泻)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 病原携带者 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伤寒、细菌性痢疾) 受感染的动物 (狂犬病、鼠疫);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麻疹、白喉 消化道传播 甲肝、菌痢、霍乱 接触传播 血吸虫、破伤风 虫媒传播 疟疾、伤寒 血液传播 乙肝、艾滋病 其他 (梅毒、弓形虫)先天性感染 ; 3,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易感者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比例,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在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的干预下,可把易感者水平降至最低,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发生。;呼吸道;传染源;流行过程;四、传染病的特征、临床表现 1,特征;有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称流行性。在量的方面可分为散发性,流行,大流行和暴发流行. 2,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前者指在国内或地区内原来不存在,而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