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4伸出你的手
4伸出你的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内容】
“同情他们的不幸”、“他们最需要什么”板块
【学习目标】
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活动准备】
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身边具有特殊困难的人和事,并完成课本第21页下方的填空。
【活动方案】
活动一:同情不幸
1.组内充分交流课前调查的结果。
听了大家的交流,我真想说:
2.阅读课本第22页《我怎么办》,思考短文下面的两个问题,在书上写下答案。
3.小组讨论:对像燕燕这样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的同龄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组内第X号整理意见,写在小黑板上)
4.全班交流。
活动二:流露真情
1.读课本第23页《在妈妈的节日里》,思考文下的问题。
2.把你对天雨的帮助大声告诉组内同学。
3.小组交流23页下方的“小讨论”内容,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活动三:伸出援手
1.面对课本第24页左半部分出现的3种情况,你准备怎么做?想一想,用简洁的话写下来。
2.组内交流。
3.悄悄留心看看,我们班上有谁需要你的关爱,在心中记住他(她)的名字吧。
4.齐读诗歌《手》。
【检测反馈】
一、自我检测。
1.读下面这段话,写下自己的感想。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调查发现,全国约有2亿名中小学生。其中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的儿童,每年约有100万人。
我的感想是:
2.判断。
(1)因为可以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要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 ( )
(2)“手拉手”是班干部的事,与我无关。 ( )
二、交流完善。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小组交流: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放音频: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老师: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谁能来说一说
我曾经遇到 ( )
我在电视里看到 ( )
我在报纸上看到 ( )
我听爸爸妈妈说的 ( )
我在网上查到的 ( )
4.小结:
我们的周围有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学一学
自读P16《我怎么办》
1.小组交流:
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她是什么心情?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结:
当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这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
3、阅读P17上的日记(同桌互说感受)
4、讨论: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5、阅读P18上三段场景文字,小组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四、读一读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五、总结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时,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4伸出你的手(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内容】
“大家‘手拉手’”板块
【学习目标】
1.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2.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爱心活动。
【活动准备】
1.上网查一查我国有哪些针对青少年助学的慈善机构。
2.思考课本第26页中间的“说一说”内容,并写下来。
【活动方案】
活动一:感受爱意
1.阅读课本25页中间的一封信,了解受资助儿童的心声。
2.组内交流各自感想,再齐声诵读信下方的四行文字。
3.读25页下方的“小资料”,全班交流:我还知道有哪些助学慈善机构。
活动二:阐述观点
1.阅读、思考26页上方“小讨论”部分的内容。
2.小组讨论:他们的观点对吗?如果小记者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