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司马谏议书》综述
;学习目标;
本文选自《王临川集》。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江西省),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中国有“诗言志”传统)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文体辨析;
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整体感知;课文串讲:;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重:又。
反复:指书信往来。
具道所以: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见恕:原谅我。;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儒者:这里指读书人。
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
征利:与民争利。
以致:因而招致。;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讨论修改。
举:施行,推行。
辟:驳斥,抨击。
难:责难。
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固前知:本来事先就知道。
恤:忧虑,顾念。
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盘庚之迁,胥怨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悔故也。
胥:相与。
特:仅仅。
度:计划。
度(duó):估计,考虑。
是:认定做得对。;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膏泽斯民:施恩泽给这些人民。
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守:墨守。
知:领教。;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无由:没有机会。
不任:不胜。
区区:谦辞,用于自称。;翻译重点句子;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3、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4、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合作探究;1、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3、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4、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5、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6、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8、你觉得天下人“怨谤”“汹汹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0、这段文字还揭露了什么问题?;
文章主题
本文是书信体驳论文。王安石的说理文见识高超、论辩犀利。
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马司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 写作特点
第一,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
第二,论证方法多样。
1)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2)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 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3)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
第三,气势磅礴,寓刚于柔。
1)立足于理,理足则气势。
2)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
3)擅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课堂检测;1.“不恤国事”中的“恤”字,其意思是: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见”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空中的生物鸟类选编.ppt
- 《窃读记》PPT课件综述.ppt
- 《窦娥冤》优秀课件综述.ppt
- 《童年的发现》PPT课件综述.ppt
- 《竹子》中国风幻灯片模板综述.pptx
- 空冷的工作原理2选编.ppt
- 空分专业英语词汇选编.doc
- 空分车间2013年过关复审试题库选编.doc
- 空冷系统冬季防冻选编.doc
- 空冷安装指导1选编.pptx
- 酸化酸液体系和添加剂及其选择.ppt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组合练《记叙文阅读、诗歌鉴赏》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备考组合练《记叙文阅读、诗歌鉴赏》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重要考点《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含答案.pdf
- 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期中复习《解答题》含答案解析.docx
- 初一英语(上)期末复习《阅读理解》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初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训练名著《朝花夕拾》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名著阅读》含答案.pdf
- 初一英语练习《完形填空》含答案.pdf
- 初一英语(上)期末复习《阅读理解》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