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课《短新闻两篇》选编
短新闻两篇;学习目标:;广义;新闻的特点;新闻的六要素:;标题:;别了,
不列颠尼亚;;香港坎坷的历史东方之珠,历经沧桑;2、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与香港回归;;别了,
不列颠尼亚;知识回顾;这篇新闻的导语是哪一部分?概括导语的内容(不超20字)。;;第一场景:港督府
4点30分,降下港督旗帜;4点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3段);末任港督
彭定康;港督府;第二场景:添马舰军营东面(5—7)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降英国国旗。;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易帜。(8—9);易帜交接;;;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10段);导语: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 亚”离开香港(1段);1、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日 落”仪式?;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何深意?;3、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1)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2)深层次看“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 标题创意;法西斯——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 ; 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 ;?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 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 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毒气室;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 ;鞋子堆;巨大的焚尸炉;焚尸炉;牢房;;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 。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 ;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劳动意味着自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毒气室 焚尸炉(8-9)——特别恐怖、表情茫然
女牢房(10)——惊惧万分,张大嘴巴,想叫叫不出
不孕试验室(11)——庆幸没进,否则会羞红脸
纪念墙(12-13)——凝视深思
绞刑室(14)——感到自己已被窒息
; 读了课文和了解背景资料后,请问大家对奥斯维辛有什么印象?;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深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她睁大漂亮的眼睛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希特勒为什么要灭绝犹太人?;1、犹太人坚强、聪明、富有。;2、基督教徒仇恨犹太人。;; 作者有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 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废墟vs怒放的雏菊;思考:;“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 文章开头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这样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的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