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对外联系的论文.doc
浅谈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对外联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界 联系 贡献
论文摘要:研究我国体育社会学界与国际同行之间的相互联系,指出我国体育社会学界与国际体育社会学界之间的互动。国际体育社会学界给予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创建与发展许多启迪和借鉴,为中国体育社会学培养了专业人才,为国内更好更快地了解学科动态提供了方便,为我国体育社会学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莫定基础;我国体育社会学界丰富了国际学术界的理论成果,为issa的刊物出版发挥了作用,为各国学者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和便利,为发展中国家学者赢得了权利,为跨国合作研究发挥了力量。
在世界各国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我国体育社会学界与国际同行之间的联系,研究我国体育社会学与国际体育社会学之间的互动,既可以为今后我国体育社会学史研究提供素材,又可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对外交流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1中外体育社会学界的联系与交往
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我国体育社会学来说更是如此,这是因为:第一,我国体育社会学起步较晚,国际上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都高于我国;第二,国外同行的研究和经验可以直接给予我们启迪和借鉴。
1.1成果交流
1.1.1成果引进
我国体育社会学创建之初,引进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是一项重要工作。1981年,北京大学林启武开始翻译体育社会学方面的资料,成为第一个向国内介绍体育社会学知识的学者。.cOm之后,蔡俊伍、刘德佩、牛兴华、王苹、李树怡等人也发表了介绍了体育社会学的文章。上世纪90年代初,刘德佩引进了奥地利格拉兹大学体育系g·bernhard教授的问卷调查法,并向国内介绍了日本学者金崎良三设计的研究课题样本,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21世纪初,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杰·科克利(jay·coakley)的《体育社会学一议题与争议》(sportinsociety:issuesandcontroversies),使我国体育社会学界对美国体育社会学有了较为完整和清晰的认识。
从引进成果的来源看,有日本、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波兰、奥地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其中以日本、北美和前苏联为主。这是因为:第一,这些国家一直处于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前列;第二,早先我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多集中在日本、北美和前苏联等国,熟悉这些国家的研究进展,具有引进这些国家成果的便利条件。
1.1.2成呆输出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外同行。1988年《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ass)发表了我国王真、陈安愧和钱跃庭的论文《中国纺织女工的体育态度和参与状况》,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开始进人国际学术界;1989年,加拿大出版的《社会与闲暇》(ls)又刊登了刘德佩的研究《体育与中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翌年,孔祥安和牛兴华等人在《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irss)上向国际同行介绍了我国体育社会学十年间的学科进展和主要研究。截止2008年底,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体育社会学论文60余篇。这些成果引起了国际体育社会学界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界的极大兴趣。
1.2学者互访
体育社会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创建初期,为了更好地向国际同行学习,我国曾多次邀请国外学者来华讲授体育社会学。日本的影山健、近藤义忠,英国的j·a·mangan,韩国的林繁藏和金佰昌等学者都曾来我国传授过体育社会学知识。
自1984年起,我国向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等国派出进修体育社会学专业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仅“1985-1990年期间,我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在国外进修体育社会学专业的有7人之多”。1990年以后,我国又陆续派出顾渊彦、苏连勇、金育强、张文健、董进霞、宝勇武等人到国外进修体育社会学。他们回国后,大大增强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力量。随着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逐渐扩大,进人上世纪90年代后,国际体育社会学术会议中开始出现我国学者的身影,一些国家前来邀请我国学者讲学。目前我国已有苏连勇、熊斗寅、刘德佩和卢元镇4位体育社会学者应邀到国外讲学和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
1.3组织联系
1964年6月,在日内瓦正式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1994年,更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issa))。目前,issa拥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260多个,分布在世界48个国家中。在issa成立的40多年间,对规划和推动体育社会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9年,我国学者刘德佩在前苏联学者h..и.巴诺马廖夫的推荐下,成为issa组织的会员,也成为我国最早加人issa的学者。随后,我国吕树庭、李小英、金育强等人也陆续成为issa组织的会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