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选编.pptVIP

第17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选编

;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3)中山装(民国成立后流行 );(2)民国时期的改良旗袍 (体现女性曲线美);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解放初期,列宁装是最时髦的女装。;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干部服;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6)改革开放后,追求舒适、个性、款式新颖,层出不穷;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外因:;2.饮食文化变化;2、饮食方面;;中餐和西餐有什么区别?;2.饮食文化变化;完全欧化(花园、别墅);老北京的四合院;传统民居;上海法租界的老房子;;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建国初: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见面礼:跪拜、??揖— —鞠躬、握手;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 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主题 全面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大因素 (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 (2)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 (3)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 (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2.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突出特征 (1)受西方影响明显。 (2)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3)发展不均衡,如在空间范围上,在开放口岸、都市变化快、大,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农民阶层接受较慢,“不平衡”还包括近代习俗变化的不平衡。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交融,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社会生活变迁带来的三方面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二、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二、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有轨电车(1906年,天津);晚清中国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1865年建成中国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沪淞铁路(1876);二、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 (1)工业革命的发展,在交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科技成就。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 (2)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 (3)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4)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5)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二).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2.中国近代通信事业发展的原因 (1)从根本上讲,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自然也随之而来。 (2)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 (3)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4)外国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兴建。 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 (2)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4)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卢米埃尔兄弟 ;赵丹;;(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2008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015年北京卷)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B;(2015年海南卷)14.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