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全球化与自我认同 内容提要:本文以90 年代中国小说为主要对象,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交错运动的角度,解析90 年代中国 HYPERLINK /class_free/15_1.shtml 社会的全球化语境的建构对中国个体存在的根本性影响与 HYPERLINK /class_free/16_1.shtml 文学 HYPERLINK /class_free/25_1.shtml 写作的同步转型。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作为当前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全球化语境把中国个体和文学写作带入了一个新的时空维度;这个新的维度对于文学写作的根本意义是承受反抗一种 在世界中存在 的虚无;并成为90 年代中国个体自我认同和文学写作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全球化是在现代化运动中,不同国家/  HYPERLINK /class_free/129_1.shtml 民族从生产到生活, HYPERLINK /class_free/3_1.shtml 经济到 HYPERLINK /class_free/22_1.shtml 文化的普遍化( 共同化) 发展,它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现代性的一体化景象。但是,全球化在技术—经济层面和文化—精神层面的意义是不一致的。在技术—经济层面,全球化以无限发展为目标,趋向于尺度同一、体制同一的整体化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同质性,是全球化的实质。在文化—精神层面, 无限发展 是全球化的基本意识形态,因为 无限 在根本意义上的未定性和不可完成性,这个意识形态运动必然形成发展意识形态对地域性意识形态的普遍抽象,使地域性文化—精神持续面临意义 ( 价值) 虚无的危机。因此,在文化—精神层面上,全球化的根本意义是消解地域内含和本土属性的抽象性。保罗·利科尔(P·Ricoeur) 指出: 这个是一个事实: ????任何文化都不能承受和同化现代文明的震动。 ①在上述两个层面之下,还有一个构成全球化基础的层面,即现代性的时间—空间模式。传统的时空模式,是以地方性的种族生存模式为内含的,与个体生存具有 当地 同一性。现代时空模式消除了传统时空模式的地域内含,是一种普遍化、??准化并且纯数量化的时空模式。因为预先消除了地方性的特殊内容,这是一个 虚空化 的时空模式。然而,正是这个普遍而 虚空化 的时空模式奠定了全球单一 世界 的基础②。在全球化中,技术—经济的同质性发展和文化—精神的抽象性演变,都是以现代性时空模式为前提的。就此而言,我们才可以说,全球化是现代文明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基本存在( 包括生产和生活) 模式。 ????在根本意义上,以一个普遍而虚空的时空模式为前提,现代文明构成的世界是无限而虚空的世界—没有内在意义的世界。对个体而言,全球化应被理解为以这个现代世界为基础的 在世界中存在 的情态。在世界中存在,使个体直接面对世界的无限性。因为这个直接面对,个体的存在渗透了 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无依据的 的悖论感。在20 世纪百年 HYPERLINK /class_free/171_1.shtml 历史中,随着以 HYPERLINK /class_free/148_1.shtml 电子 HYPERLINK /class_free/19_1.shtml 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导的20 世纪高科技革命发展,特别随着90 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全球经济一体化重建,这种根本性的悖论感不断被强化,并且形成了个体自我认同的基本障碍。一方面,在世界的无限性面前,个体仍然是一个在当地时空中的有限的存在者;另一方面,现代传媒和商业时时刻刻都把远距离的 世界生活 植入个体生活的时空中,提示并赋予他 在世界中存在 的意识。这种在场与缺席、当地与异地的生活情景的交织,既形成了个体生存的现象世界的无限生成状态,又导致了日常化的自我认同危机。 ????全球化与自我认同,是世界现代性运动的两极。如果说,技术—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已经是当今世界各国别无选择的选择,而且相应地面临着文化—精神的抽象化 ( 虚空化) 危机,那么,怎样在这个被预先虚空化的 世界 中重建自我认同的文化—精神的象征体系,实际上成为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运动的根本主题。 ????从80 年代 走向世界 到90 年代 在世界中存在,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已经卷入了自我认同危机的 后现代主义 运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语境中,在传统本土文化世界的虚空化之后,怎样重建自我认同的文化—精神的象征体系,即为我们在世界存在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内在空间,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国文学的基本主题。 ????1 、现实的散失和欲望化的想象马克思、恩格斯在150 年前对现代性社会状态的描述是: 在持续不断的生产革命、社会 HYPERLINK /cl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