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题老师赵晓耕中国法制史赵晓耕提纲.docVIP

出题老师赵晓耕中国法制史赵晓耕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题老师赵晓耕中国法制史赵晓耕提纲

第 一 节 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 一、西周以来的法制思想与法律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   其中“天”和“德”最重要。“天”指的就是传统的天命观,国人对天一直是非常崇信的。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有至高的地位。中国人信天命,过去的帝王称自己为天之子,对应的王朝叫天朝,改朝换代——“变天”。在西周以前,统治者已经把天作为一种观念。到商的末年,按照统治者的说教,天不变统治就不变。周人灭掉商后,找到更好的理论为自己的统治作出说明。周公说“皇天无亲,唯德是福”,谁有德性,谁才是统治者。这样的政治理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法律观产生了很大影响。理论越来越远离宗教越来越接近现实。道德评价总是很现实,德也成为中国传统政治里面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到现在都很看重德。“德”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政治论理观念当中一???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明德慎罚”,周公说,只有慎罚才能体现统治者的德。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的治国方针。这种法律思想的形成,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上已趋成熟。这就是现实的法律制度一定要符合政治道德。   (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西周时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礼刑关系。礼是崇奉祖先神灵形成的习俗、规范。礼是最初的行为规则。上到国家下到百姓都要由礼来约束。周公看到了礼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便“制礼”。   1.礼的内容与性质。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礼要求人们的言行都要有规矩。   法律的特点就在于它有一种普遍性,人人都要遵守,没有例外。法律且有强制性。“礼”在当时也具备这种特点。中国古代的礼有两层含义: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亲”指的是血缘关系。亲其所亲。“尊”指的是君臣关系。尊其所尊。礼有等级差别,不同身份的人要遵从不同的礼。如果不遵从礼,统治者就采取惩罚,那么刑就产生了。刑起于兵,传统观念中,法律不为老百姓看好,就因为刑与兵相联系。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西周时期的具体礼仪主要有五个方面,通称“五礼”: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行兵仗之礼)、宾礼(迎宾待客之礼)、嘉礼(冠婚之礼)。   2.“礼”与“刑”的关系   “出礼入刑”。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先秦时期的五刑通常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残人肢体的肉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入刑”指人的行为超出礼,那么就会落入刑的处罚范围。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指残忍的肉刑,而不是绝对不受到处罚。庶人不能越过身份去享有不该属于自己的礼。这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它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   (三)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   1.婚姻制度。   (1)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凡不合此三者的婚姻即属非礼非法。   (2)婚姻的“六礼”   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度来完成,即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向女子名字、生辰八字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家订婚;纳征:男方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一旦女方接受彩礼就不能再悔婚;请期: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日期完婚;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取女子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   (3)婚姻关系的解除。   西周时期解除婚姻的制度,称为“七出”。所谓“七出”,又称“七去”,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的,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即不侍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恶疾去、口舌去、窃盗去。其中,不顺父母(公婆)是“逆德”,无子是绝嗣不孝,淫是乱族,妒是乱家,不恶疾不能共祭祖先,口多言会离间亲属,盗窃则是反义。故为人妻者若有此七项之一,夫家即可休弃之。 按照周的礼制,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离异休弃。“三不去”即是: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其中,“有所娶而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家可依,但休妻时无本家亲人可靠,若此时休妻则置女子于无家可归之地,故不能休妻。“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孝,如此已尽子媳之道,不能休妻。“前贫贱后富贵”是指娶妻时贫贱,但以后变得富裕。按礼制夫妻应为一体,贫贱时娶之,富贵时休之,义不可取,故不能休妻。   “七出”、“三不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西周婚姻立法的原则和制度多为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