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外…………○…………装…………○…………订…………○…………线…………○…………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试卷第 =page 14 14页,总 =sectionpages 15 15页
试卷第 =page 15 15页,总 =sectionpages 15 15页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学校9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下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下右图示意下左图中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各题。
1.右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表示的地点依次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丙、甲、乙
2.导致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等值线较密集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3.主导该区域水分盈亏量自东南向西北变化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答案】
1.B
2.D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曲线数值可看出,①曲线全年水分盈亏量为正值,②③曲线全年水分盈亏量为负值,且③小于②;再结合该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空间分布图,可判断B项正确
2.水分盈亏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图中东南部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水分盈亏量变化大,结合该地处于长白山地的位置,可判断主要是因为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造成的。
3.水分盈亏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该区域水分盈亏量自东南向西北变化的规律与降水量的变化一致,而降水的变化和距海远近息息相关,也就是海陆位置影响了降水,也是水分盈亏量自东南向西北变化的主要因素。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0°N)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60°,沿虚线L2坡度为45°,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4.假设太阳直射点每天南北移动的纬度相等,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正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日期最接近
A.6月上旬 B.9月中旬
C.11月下旬 D.12月中旬
5.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应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
A.甲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挡观日出的视线
B.甲地;坡度陡,观日出的视野更开阔
C.乙地;夏季日出东北,观日出视线更佳
D.乙地;比甲地日出早,观日出效果更佳
【答案】
4.C
5.A
【解析】
试题分析:
4.读图中指向标,乙地位于南坡,为阳坡。乙地位于坡面上,其正午受到阳光直射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45°,即阳光直射90°-45°-30°=15°时,考虑到每天太阳直射点移动大致1°,即春分过后15天左右或快有15天就到秋分日左右时,即大致初春或晚秋。故C正确。
5.山地观赏日出应登高远望。故A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6.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A.13.5℃,12.5℃ B.22.5℃,13.5℃
C.22.5℃,14.5℃ D.13.5℃,14.5℃
7.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
8.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