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型后路寰樞椎限制性非融合內固定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www.CRTER.org
杜诗尧,等. 新型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www.CRTER.org
杜诗尧,等. 新型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PAGE 390
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www.CRTER.org
PAGE 3
P.O.Box 1200,Shenyang 110004 k
www.CRTER.org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21卷 第3期 2017–01–2528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anuary 2528, 2017 Vol.21, No.3
·研究原著·
PAGE 383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新型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杜诗尧1,周风金2,倪 斌1,陈 博3,陈金水4(1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市 200003;2解放军第451医院创伤显微外科,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伤骨科研究所,上海市 200025;4解放军福州军区总医院骨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引用本文:杜诗尧,周风金,倪斌,陈博,陈金水. 新型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383-389.
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7.03.011 ORCID: 0000-0001-9142-5175(杜诗尧)
文章快速阅读:
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1)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
(2)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
(3)正常寰枢椎模型;
(4)脱位模型。
Simpleware
和Abaqus系统
根据内固定方式进行有限元设计分组。
4组
对比各种模型组间前后屈伸、左右侧弯、旋转的活动度。
试验结果:
(1)前屈后伸工况下,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的活动度与传统钉棒系统的结果接近;
(2)侧屈工况下,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的侧向屈曲活动度明显大于传统钉棒系统模型;
(3)轴向旋转工况下,传统钉棒系统模型的活动度基本为零,而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仍保留大部分活动度。
文题释义:
寰枢椎后路融合:寰枢椎脱位或不稳可导致脊髓或神经损伤,大部分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临床上多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式繁多,如Gallie法、Brooks法、Halifax椎板钩系统、Apofix椎板夹系统、Magerl经关节间隙螺钉技术、C1-C2椎弓根或侧块技术等。后路融合视野好,显露方便,对多数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是一种寻求既可以维持寰枢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寰枢椎活动功能的手术方式,这是脊柱外科医师致力研究的课题。
摘要
背景:寰枢椎融合是目前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主要修复方式,但是其前提是牺牲寰枢椎活动为代价,特别是旋转功能。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是一种既可以维持寰枢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寰枢椎活动功能的方法,其生物力学特点与传统融合术之间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寰枢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验证该新型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选择1名31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采集从枕骨底到第3颈椎(C0-C3)的CT数据,应用Simpleware 3.0、Geomagic 8.0、Hypermesh 10.0、Abaqus 6.9、Rhino 4.0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施加1.5 N?m的纯力偶矩,使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方向上运动,将模型的椎间活动度与文献报道的体外生物力学实验数据相比进行验证。建立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模型,对比两种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工况下的椎间活动度,记录下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模型的SMise应力云图。
杜诗尧,男,1987年生,辽宁省兴城市人,汉族,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在读硕士,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周风金,博士,副主任医师,解放军第451医院创伤显微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黄辛隐-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0604).ppt
- 森林防火安全PPT课件.pptx VIP
- ISO90012015质量手册(过程流程图).pdf VIP
- 2025年东营公需课大众云学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题库答案(全).docx VIP
- NY∕T 4271-2023 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鹿.pdf
- (正式版)S-J-T 11926-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光伏组件.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Teenage Life》Reading for Writing PPT课件.pptx VIP
- 0.18 微米CMOS工艺低功耗标准单元库及开发及验证.ppt VIP
- 2025广东华南农业大学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各地工程造价规费费率表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