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一)管辖-台北市地政士公会.ppt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一)管辖-台北市地政士公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一)管辖-台北市地政士公会

地政士對不動產民事爭訟事件應有之認知;一、民事訴訟法的基本概念;※違反專屬管轄的法律效果: 法院將移轉給專屬管轄法院。 若法院作成判決,卻違反專屬管轄 →屬判決違背法令,應廢棄原判決。 ;4.遺產繼承事件之管轄法院: 民事訴訟法第 18 條規定:「因自然人死亡而生效力之行為涉訟者,得由該自然人死亡時之住所地法院管轄。前項法院不能行使職權,或訴之原因事實發生於該自然人居所地,或其為中華民國人,於死亡時,在中華民國無住所或住所不明者,定前項管轄法院時,準用第一條之規定」。 5.其餘應注意之管轄法院: 業務涉訟→民事訴訟法第 6 條:「對於設有事務所或營業所之人,因關於其事務所或營業所之業務涉訟者,得由該事務所或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抵押權涉訟→民事訴訟法第11條:「對於同一被告因債權及擔保該債權之不動產物權涉訟者,得由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合併管轄。」;登記涉訟→民事訴訟法第17條:「因登記涉訟者,得由登記地之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民事訴訟法第15條:「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 多數被告之情形→民事訴訟法第 20 條:「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但依第四條至前條規定有共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轄。」 (三)當事人能力與訴訟能力 1. 當事人能力:能成為原告、被告之資格。 民事訴訟法第 40 條:「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 ※思考:土地登記謄本上,那些有名字卻找不到人的人, 可否當被告? ;2.訴訟能力:民事訴訟法第 45 條:「能獨立以法律行為 負義務者,有訴訟能力。」 ※公司人去樓空,且負責人已過世,若要提告,如何 處理? 民事訴訟法第51條:「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訴訟行為, 因其無法定代理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代理權,恐致 久延而受損害者,得聲請受訴法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 理人。」 (四)共同訴訟 1.共同訴訟→針對原告或被告有二人以上之情形。 相互間的訴訟行為效果: 民事訴訟法第 55 條:「共同訴訟中,一人之行為或他造對於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及關於其一人所生之事項,除別有規定外,其利害不及於他共同訴訟人。」 ;2.必要共同訴訟→特定種類的訴訟,具有一定關係的人 均須納入原告或被告之情形。 如:共有土地分割,原告與被告必須包含共有人全體, 始屬合法。 又如:遺產分割訴訟,原告與被告必須包含繼承人全體, 始屬合法。 ★思考:共有土地被無權占用,是否需共有人全體出面 擔任原告? ;相互間的訴訟行為效果: 民事訴訟法第 56 條:「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 合一確定者,適用下列各款之規定: 一、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有利益於共同訴訟人者, 其效力及於全體;不利益者,對於全體不生效力。 二、他造對於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其效力及於 全體。 三、共同訴訟人中之一人生有訴訟當然停止或裁定停止 之原因者,其當然停止或裁定停止之效力及於全體。」 (五)訴訟參加與告知訴訟 1. 訴訟參加:加入一方參與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 58 條:「就兩造之訴訟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 第三人,為輔助一造起見,於該訴訟繫屬中,得為參加。 」 ;2. 告知訴訟:將訴訟案件告知有利害關係之人。 民事訴訟法第 65 條:「當事人得於訴訟繫屬中,將訴訟告知於因自己敗訴而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第三人。」 ? 民法第824-1條與此有關: 第 824-1條 (共有物分割之效力) 共有人自共有物分割之效力發生時起,取得分得部分之所有權。 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而受影響。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權利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 一、權利人同意分割。 二、權利人已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 三、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3.參加人的權限: 民事訴訟法第 61 條:「參加人得按參加時之訴訟程度,輔助當事人為一切訴訟行為。但其行為與該當事人之行為牴觸者,不生效力。」 ? 4.判決對於訴訟參加人的效力: 民事訴訟法第 63 條「參加人對於其所輔助之當事人, 不得主張本訴訟之裁判不當。但參加人因參加時訴訟之程度或因該當事人之行為,不能用攻擊或防禦方法,或當事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不用參加人所不知之攻擊或防禦方法者,不在此限。」 ;(六)訴訟代理人與輔佐人 1.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 68 條:「訴訟代理人應委任律師為之。 但經審判長許可者,亦得委任非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前項之許可,審判長得隨時以裁定撤銷之,並應送達於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