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的论文.doc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赵翼 创新 诗史
论文摘要:清代诗人赵翼非常强调创新,他的创新观念主要来源于他的文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赵翼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来审视诗歌创作,他认为只有大胆创新,诗歌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在古代学者的观念中,立功、立德、立言是他们毕生追成易所遭。半世为文怜未就,一行作吏更何操。”诗后小注求的所谓“三不朽”之成就。清代学者赵翼是一个“立功”云:“余为教习三年,可得邑令,而考授中书;为中书六未成而有意“立言”者。他在《奉命出守镇安岁杪出都便道年,可迁部曹,而成进士,官编修:今六年,可得坊局,而归省途次纪恩感遇之作》中说:“平生无一事堪豪,每到垂又出守。每垂成辄易地,殊不可解也。”“其仕途虽然并不十分顺利,但边塞任职却开阔了他的眼界。正如他后来在《六十自述》诗中所说:“生平游迹遍天涯,塞北交南万里赊。人羡见闻增宦辙,天如成就作诗家。翻来茄拍传红粉,绣入宫衣抵碧纱。一卷风烟纪行什,颇同海客泛星搓。”诚然,从内心深处讲,“天如成就作诗家”绝非赵翼的理想,他是一个对政治和功名颇多系念的人,所以说,他是一个“立功”不成而转为“立言”者。他在垂暮之年作《八十自寿》诗中说:“可怜八十年心力,不在凌烟图画中。”但同时他又希望自己“遍翻史传无寻处,或有人从艺苑看。”壮年辞官以后,赵翼就把他的全部精力投注于史学著述和诗歌创作当中。数十年中,他著述颇丰,不仅有史学名著《廿二史箭记》三十六卷,《陔馀丛考》四十三卷,诗集《欧北集》五十三卷,还有笔记《詹曝杂记》六卷,记述清代边塞战争的《皇朝武功纪盛》四卷,论诗专著《区瓦北诗话》十二卷,晚年又在《欧北集》的基础上删订《区瓦北诗钞》。.赵翼既以其独特的史学成就在学术界闻名,又以卓越的诗学成就名列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之主要观点,就是注重创新。袁枚称赵诗为:“生面果然开一代,古人原不占千秋。”赵翼不仅在创作上希望能突破前人的格调规范,在诗论上也坚持着有新变的发展的诗史观念。而他主“性情”、主??新变”的观点,主要是基于他作为个史学家的史识。
朱东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说:“袁、赵论诗,有一共同之点,在其立论皆不甘落人后,认定推陈出新,为后代诗人惟一出路;故随园著《宋儒论》,谓创天下之所无,必为天下之所尊;欧北亦谓‘大凡才人,必创前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也。’此种精神,实为吾国文学史中所仅见。”此论可谓深得性灵派的两位主将袁枚和赵翼诗论的核心。尤其是赵翼,不仅对古来诗人的创意、创格至为欣赏,甚至把创新精神本身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价值体现,这在清代乃至整个诗史中是仅见的。赵翼的这种诗歌创新价值观是与他发展的诗史观念密不可分的。他不以唐诗为诗歌史的最高境界,也不认为清诗的发展不如其他朝代,而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杰出的诗人。而这些诗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他们不墨守陈规的创新意识,“必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
赵翼的诗史观在他的诗学体系中的主要表现就是从文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特别强调诗歌发展、进化的观点。他的主张创新、反对复古,反对“荣古虐今”,都是他发展的诗史观的反映。他的著名《论诗》绝句云: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欧北集》卷二十八
赵翼还有几首与诗的发展史有关的诗,也值得我们注意:
诗从触处生,新者辄成故。多少不传人,岂尽无佳句?
——《佳句》《欧北集》卷五十二
有唐何止万诗人,篇什如今几个存。
太息茫茫烟雾里,不知多少暗啼魂。
——《述庵侍郎遣人送示新刻lt;湖海诗传gt;所辑皆生平交旧凡六百余人人各系小传其心力可谓勤矣敬题六绝句》之二,《贩北集》卷四十六
在古代诗歌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但许多人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究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赵翼认为,诗歌史是由无数的诗人通过长期的共同努力而造就的,那些“不传人”不一定没有好的作品,即使他们没有成为优秀的诗人,也为诗坛巨匠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优秀的诗人能够继承前代诗人的传统,吸取前人的成败教训,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诗歌创作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对今人诗歌的“传”与“不传”的问题上,赵翼的立论同样表现出了史家的开阔性思维。他有一首诗,名为《近日刻诗集者又十数家翻阅之余戏题一律》,诗云:
只为名心鉥肺肝,纷纷梨枣竞雕刊。
岂知同在恒沙数,谁独能迥大海澜?
后代时逾前代久,今人传比古人难。
如何三寸鸡毛笔,便作擎天柱地看。
——《欧北集》卷三十八
乾隆、嘉庆以后,诗人渐多,面对越来越多的诗集刊刻,赵翼深深认识到,虽然诗歌作品多如恒河沙数,但是大多数的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