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00_年后_寻根教程
600年后,“北漂族” 子孙苏州寻根(组图)
2012年04月08日
一幅大型漆画《洪武赶散图》形象地展示了600多年前“洪武赶散”的情景 现代快报记者 王玲玲 摄 在今天的泰州兴化一带,不少人称睡觉为“上虎丘”,如果这一觉还做了梦,则管做梦叫“上苏州”。这样的说法很奇特,但并非空穴来风,细数这些人的家谱,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先祖,和许多今天生活在苏北的人的先祖一样,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由苏州迁徙至苏北的。史料记载,600多年前的一次大移民,也就是“洪武赶散”,使得数十万江南百姓自苏州阊门迁移至苏北。背井离乡600多年,寻根问祖便成了这些昔日江南人的后裔的夙愿。 4月6日上午,苏州阊门寻根纪念地开馆仪式在苏州金阊区山塘街正式启动。数百名来自泰州、盐城等地的江南人后裔齐聚于此,一场庄严肃穆的朝宗仪式,让他们有了回家的感觉。 现代快报记者 王玲玲 李铮 苏州报道 99个“根”字 600多年的思乡情 “明初开国,太祖御文,充实江淮,迁徙移民,苏杭松嘉,集散阊门,数十万众,北上远行。”昨天上午,在庄严的《壬辰年清明公祭洪武迁徙之先祖文》祭文中,“阊门寻根”活动在苏州正式开始。 “一敬天地,二敬祖先,三敬阊门故乡!”主祭人声如洪钟。而和着肃穆的音乐,不少寻根的老人泪湿眼眶。接着,来自苏北各地的10多名后裔代表敬献花篮,继而向朝宗阁深深地行三鞠躬礼。 朝宗仪式在苏州山塘街朝宗阁前举行。朝宗阁前是寻根广场,广场上镌刻着99个大大小小、各种字体的“根”字。离朝宗阁不远,就是曾在唐寅笔下被描绘为“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的阊门码头。 “洪武赶散”是明朝洪武年间江南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移民迁徙事件,据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抑制江南地区富豪望族的势力,惩治曾激烈抵抗朱元璋部队的“吴王”张士诚旧部,也为了快速恢复经过战乱后人少地多的江淮地区经济,遂将苏州城内数十万百姓遣散至江淮地区。 苏州金阊区文史专家徐文高介绍说,600多年前,迁徙的苏州百姓正是从阊门码头集中登记造册,编队登船,被迫迁徙到江淮流域。 背井离乡600多年 皂荚银杏重归故里 在朝宗阁展馆一楼展厅的玻璃展柜内,来自苏北等地17本厚厚的家谱并排而放。家谱旁边,7条皂荚和几根银杏树枝、一捧银杏叶和一碗银杏果独成一展柜。徐文高说,不要小看这几个皂荚和银杏,它们可是见证洪武赶散的活历史。 徐文高介绍,皂荚来自盐阜青墩。600多年前“洪武赶散”时,一位从苏州迁走的张姓祖先落户苏北,“为了纪念故乡,他临走时就从苏州故土带走了一颗皂荚树,然后在新家栽下。”银杏树枝、果、叶来自在盐城东面一处名为钓蛏洼的银杏树,和青墩的皂荚树一样,这棵银杏树同样是“洪武赶散”的见证。历经600多年岁月的荡涤,这棵银杏树不断开枝散叶,繁茂生长,还曾成为过海上渔民行船的航标。“皂荚和银杏都是迁徙的后裔特意带回来的,”徐文高感慨,“走了600多年后,终于回来了!” 一幅《洪武赶散图》 淋漓尽致重现悲怆历史 在“朝宗阁”的二楼,正对着阊门的一面墙上,一幅大型漆画《洪武赶散图》吸引了众人驻足细看。画家以中国画的线条勾勒出六百多年前“洪武赶散”时,阊门外那让人触目惊心的动乱场面。只见一面“奉旨迁徙”的大旗下,老百姓背上行囊接连登船,岸边数十名百姓被押解着行走,还有屠夫将砍刀高高举起,刀下跪着的人落寞而恐慌…… 据了解,这幅画由金阊区文联组织策划,由画家张天寿和画家李小康联合创作完成。为了表现出老阊门码头送别场景中飞扬跋扈的官兵、面目悲伤的移民、呜咽不止的老者、相拥而泣的一家人、接踵而至的送行者……画家张天寿对苏州典故进行了深入了解,画稿更是几经推敲,直至画中几百个人物的服饰及面部表情无一重复。 移民后裔寻根心切 认祖归宗欣喜有加 站在《洪武赶散图》前,一位徐姓老先生潸然泪下。他是本次“阊门寻根”活动中受邀嘉宾之一,他的祖先正是在“洪武赶散”中受了难,背井离乡去了对他们来说荒芜陌生的地方。现在终于“认祖归宗”,心中有欣喜亦有对已故父亲的怀念。 “我的老父亲活到了90多岁,寻祖归根是他未了的心愿。没想到他去世十几年后,我竟于阊门寻根活动中意外找到了失传一百多年的族谱,找到了祖先的家园,也算帮他老人家了了一桩心事。”徐老先生告诉记者,在他还不知道祖先是苏州人之前,他就已经从盐城阜宁来到苏州,没想到苏州与他这么有缘分。 昨天的朝宗仪式上,任祖镛代表现居兴化的移民后裔献上了鲜花。他是兴化市中学的一名语文特级教师,他于7年前组织了一批文史从业人员开始了《任氏家谱》的编撰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定稿,总计500万字。 任祖镛介绍,兴化任氏的寻根路早在清朝道光年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商业秘密保护知识培训.ppt VIP
- 生态学全套配套课件第三版杨持第二章.ppt VIP
- 《向上管理 与你的领导相互成就》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x VIP
- 钢结构工程维修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电信春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docx VIP
- 女装设计 全套课件(上).pptx VIP
- 珠海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中心招考合同制职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共500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体例格式9: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学习任务工作页.docx VIP
- 建筑节能工程监理质量评估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