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36— 341 草 业 学 报 第 23卷 第 6期
2014年 12月 ACTA PRATACUITURAE SINICA V0L23,No.6
模拟酸雨与 Cd对紫萼膜脂过氧化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王成聪 ,高素萍 ,黄丽 ,林啸 ,张硕 ,雷霆
(1.四川I农业大学风景园林 学院,四川 成 都 61l130;2.四川I农业大学园林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 :为了解酸雨与 Cd复合污染对紫萼膜脂过氧化及形态特征 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土培 的方式 ,人工模拟 pH 分
别为 6.5,5.5,4.5,3.5,2.5梯度酸雨与不同浓度 (0,10,30,50,100mg/kg)Cd复合胁迫紫萼 ,从植物形态特征,质
膜过氧化 ,抗氧化方面的响应研究复合污染对植物 的生理生态影响特点。结果表 明,复合污染 比单一污染对植物
伤害更大,二者间存在 明显的交互作用 ,并非简单 的加和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协同作用,高强度复合污染对紫萼的
影响更大 。紫萼对低强度酸雨和低浓度 Cd污染有一定耐受性 。Cd对植物的影响比酸雨更显著,是复合污染下造
成植物伤害 的主要 因索 。CAT活性对 Cd污染比SOD敏感 ;Cd浓度为 30mg/kg和酸雨 pH一3.5是植物可见伤
害的临界值 。综合各指标对复合污染的响应 ,紫萼可作为酸雨区土壤 Cd污染背景下修复植物 的选择 。
关键词 :酸雨;重金属;复合污染 ;生态胁迫;紫萼
中图分类号:Q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4)06—0336-06
DOI:10.11686/cyx
植物是城市污染物的一个重要的汇 口]。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污染加剧,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研究
城市环境与城市植被间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城市环境污染对城市植被 的生态胁迫效应 已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状
态下,绝对意义上的单一污染是不存在的,污染多具伴生性和综合性 ],各因素间可能会产生加和 、协同或拮抗等
作用。酸雨可 以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行为,二者共同导致植物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_l3]。虽然 目前酸雨和重
金属污染对植被生态胁迫效应的研究已得到充分重视,但多数研究集 中在单一酸雨或重金属对植被的胁迫方面 ,
且局限于单因素水平变化产生的表面效应。酸雨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作物方面,且并不区分
各胁迫因子对总体胁迫效应的贡献程度l4]。
紫萼 (Hostaventricosa)是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物量大且易于繁殖和养护,已在城市绿化中推
广应用 。目前 ,紫萼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 Pb胁迫 训方面 ,有关 Cd和酸雨单一或复合污染对紫萼影响的相关
研究尚未见报道 。那么 ,在酸雨与 Cd复合污染的共 同作用下,紫萼植株体内的膜脂过氧化及形态的变化特征 ,
以及这种变化到底是酸雨与 Cd伤害效应的简单加和,还是二者协同或拮抗作用所致尚不得而知。基于这样 的
假设和疑问,人工模拟酸雨与重金属 Cd的复合污染条件 ,研究其对紫萼植株形态特征与膜脂过氧化方面的影
响,比较单一与复合污染对植物的不同影响 ,确定二因素问的相互作用类型 ,并区分各胁迫因子对总体胁迫效应
的贡献程度 ,讨论引起表面效应的微观过程 ,找出引起植物受害的污染强度阈值 ,以期为城市绿化净化植物材料
选择与城市植被生态系统修复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选择三年生紫萼实生苗 ,为 2010年 3月种子萌发所得 ,种子采 自雅安市碧峰峡大熊猫基地。选取
其中长势 良好且基本一致的实生苗,于2012年 10月提前转移至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苗圃顺利越冬。
1.2 配 制盆土
将采集的土壤 (园土)和腐殖土 自然风干,碾碎并剔除杂物后进行研磨 ,过 5mm筛 ,二者按 比例 1:1混合均
收稿 日期 :201310—28;改回 日期:201312—17
基金项 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 目(2012FZ0083)资助 。
作者简介 :王成聪(1987),男 ,河南新乡人 ,在读硕士。E—mail:wc126.COIn
*通讯作者 。E—mail:gao—supi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