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技术总结.ppt

谈谈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技术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给材料作文 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张长院 阎良区西飞第一中学语文组 ; 高三作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给材料作文,也是我们同学高考复习作文写作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有一些同学因为读不懂材料,所以导致跑题;有的同学读不全材料会导致偏题;有的同学因为不能分辩材料和话题,就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也导致偏题和跑题。这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下面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谈。 ;第一、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 第二、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 第三、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 关于给材料作文有不同的说法。我的基本的想法是: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所以我们下面分三步来看一看。;第一、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 1.梳理材料主要信息。 2.找到材料隐含的方向。 一个材料,作为命题者来说,他的命意何在?这是我们要读到的。有的命意比较隐蔽,有得命意比较显豁。如果找不到写作方向,则偏题的可能性就更大。 3.分析“关键词”。 找到方向了,还要分析“关键词”。“关键词”它将带给我们在后面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启示。 4. 确立写作点。;例一。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个学生求证几何题,求证了一大通也求证不出来,老师告诉他是方法错了。这是被“方法”蒙蔽了。 一个人开着辆汽车东拐西拐找不到要去的目的地。这辆车是被道路蒙蔽了。 一个人干个什么干得心烦了,一天抽空到庙里烧了炷香,或捐了个金刚什么的,从庙里出来后又什么都敢做敢干了。这不是被佛蒙蔽了,也不是让他干的那个什么给蒙蔽了,这是自己把自己蒙蔽了。;分析: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 1.信息梳理。 有三个要点:第一,方法蒙蔽人。第二,道路蒙蔽人。第三,心灵也蒙蔽人。 2. 明确指向:对方法、对道路的迷信使人陷入困境,不能成功,不能到达目的地;对某一种东西特别地去执著,对某一种特别是那种贪念的东西,很执念的话,那么就使人不能自省、自拔、自赎;所以最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自我蒙蔽”是人生的一大痛苦或者说一大苦难。 3.分析“关键词”。 “关键词”,是“蒙蔽”。 4.确立写作点。我们就可以大体上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就是:“要掀开人生的蒙蔽”,“不要迷恋方法”;“要寻找到正确之路”;“不要执著于贪欲”;“人要时时自省”;“要跳出圈子看世界”;要“掀开蒙蔽”,才能真正“走向幸福”。;例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是不是‘舍弃’,是‘放下’!”;分析: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 1.梳理信息。 “秋天的红叶很美”。“撑不住美丽的红叶”。“只好舍,这是不是‘舍弃’,是‘放下’!”→主要信息:“很美”、“撑不住”、“放下” 。 2.明确指向:对那些必须放下的美丽,一定要放下,这样的“放下”是大树或者说自身生存的必须。 (如果不放下这些美丽的东西,自身就很难再生存下去,大树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 3.分析“关键词”:“放下”(要推敲,防止偏题) “放下”在这个材料里面是放下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红叶很美),而不是放下本来不美的东西。很多同学把这个“放下”当作一个话题在写作。所以“放下”的,比如:要放下邪恶,要放下残忍,要放下仇恨等等。这些东西,本来就不美的,是应该舍弃的,不是不应该舍弃的。所以这个“放下”不等于话题,而是在这个材料里面的,将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放下,这是很关键的地方。 4.确立写作点。 ;4.确立写作点。 (1)“美的”不一定都能为我所有。 (2)并非“所识之美”都能为我所有. (3)并不是“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尤其是第三点,我已经拥有了这些美,我很不舍得。)但是,这个材料告诉我们:并非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所以,红叶很美是大树本身所具有的,现在大树为了“撑下去”,他必须“放下”。这三点,是关于这个“美”能不能为我长久所有的。我本来有的美的东西,不能长久所有。 (4) “享受季节之美”(非常重要的点,很少有同学关注)。大树所以能撑下去,所以能从一个棵小树长成大树,这棵大树它的智慧在那里?在于它跟自然、季节相谐相生,他具有一种生命的律动之美,这种律动之美就是随时而动,春来来了,长出绿叶,夏天勃勃生机,秋天变红了,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