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窒病(鼻中隔偏曲)中西結合診疗方案
耳鼻咽喉病科
PAGE
PAGE \* MERGEFORMAT 5
鼻窒病(鼻中隔偏曲)中西结合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因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交替鼻塞,反复发作下鼻甲重大为主要表现的鼻病。相当于西医的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等
二、诊断标准。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T001.6-97)(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主要症状:鼻塞,可能间隙性、交替性、或持续性,可伴有少量粘液性涕或脓涕。
(2)、次要症状:头昏、头痛、嗅觉减退等。
(3)、主要体征:下鼻甲肿胀或肥厚,甚则呈桑葚样改变。
(4)、病程:病程持续12周以上,或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由于中国人群中很少有鼻中隔完全居中或平直与中线者,所以大部分鼻中隔偏曲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有症状者,且检查有鼻中隔偏曲者,方可诊断。
(1)、症状:鼻塞、头痛、鼻出血、邻近器官受累症状。
(2)、体征:鼻中隔弯向一侧,两侧鼻腔大小不等。鼻中隔凸面可见利特尔区充血、糜烂,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
(3)实验室及器械检查:鼻内镜下检查使鼻中隔偏曲的检查和诊断更为准确。在充分收缩鼻黏膜后检查鼻腔深部。观察鼻中隔与鼻腔、鼻道和鼻甲的解剖结构关系及对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产生的影响。
(二)、证候诊断
(1)肺经郁热,壅塞鼻窍
鼻塞多为交替性或间歇性,鼻窍干燥焮热,少涕,双下甲肿胀充血,全身可见口干欲饮,咳嗽痰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鼻塞时轻时重,或交替性,涕白而粘,遇寒冷时鼻塞重。可伴少气懒言,恶风自寒,咳嗽痰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稍厚,脉弱。
(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证
鼻塞呈持续性,鼻涕粘黄或粘白,其量较多,嗅觉迟钝,头昏头痛。舌质暗红,脉弦或涩。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证
治则治法: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
常用药:辛夷1.8g、 黄芩3g、? HYPERLINK /subview/2400433/2400433.htm \t _blank 山栀3g、?麦门冬3g、 百合3g、石膏3g、知母3g、 甘草1.5g、? HYPERLINK /subview/37573/37573.htm \t _blank 枇杷叶3片(去毛)、? HYPERLINK /subview/97425/97425.htm \t _blank 升麻0.9克。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
治法:补益肺脾,散邪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组成:莲子肉 9g?、? HYPERLINK /userReg/JiaoCai/ZhongYaoXue/zzZhongYao161.htm \t _blank 苡仁9g、?砂仁6g、? HYPERLINK /userReg/JiaoCai/ZhongYaoXue/zzZhongYao314.htm \t _blank 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党参15g、甘草9g、? HYPERLINK /userReg/JiaoCai/ZhongYaoXue/zzZhongYao376.htm \t _blank 白术15g、??山药15g、白芷6g、薄荷6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
中成药:玉屏风散。
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组成:桃仁9g、红花9g、赤药3g、川芎3g、麝香0.15g(绢包)、老葱3根(切碎)、红枣7个(去核)、黄酒250ml
2. 中医非药物疗法
(1)、中药雾化吸入:清开灵注射液加入雾化器中中药熏药(经鼻),每日2次,7日为1疗程,多用于热证。
(2)、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1)按摩:用手指与鼻梁两侧上下摩擦。
2)耳穴埋籽:选择神门、外鼻、内鼻、肺、脾、皮质下等穴,以王不留行籽按压。
(二)西医治疗
围手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原则上应包括手术前1周至手术后3~6个月的一系列用药策略及处理原则。
1.术前用药:
(1)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疗程不少于12周;
(2)黏液促排剂。
(3)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手术方案的选择
(1)鼻中隔矫正术;
(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
3.术后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