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土历史讲座
PAGE 7
乡土历史讲座:
《顺德交通史地方专题史》
编著 汤光远
朋友,当你坐在舒适的汽车上,奔驰在纵横东西南北的顺德高速公路上,穿梭于宏伟壮丽的顺德立交桥和顺德城际轻轨时;当你打开地图,见到密网式的顺德交通线路,对比昔日的照片时;当你与你的长辈们谈起他们过去的旅行;或者与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聊起今天的顺德交通时…….你会惊叹,惊叹于顺德交通雄伟的气势;你会惊奇,惊奇于顺德交通的今昔对比,或许你还会疑问,疑问于顺德的交通为什么会有今天成就?过去的交通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通本讲座的过学习,你会了解到水乡顺德,确实历史悠久;交通建设,真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这里以水上交通发达,其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历史时代。古代交通体现了顺德的水乡特色,交通多走水道,运输概用舟楫;近代交通则反映了祖国近代历史的艰难历程和世界工业革命影响,蒸汽轮船航运和动力机车运输开始出现,水陆交通有所发展;现代交通则更多地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人的精神风貌和辉煌业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网络日新月异,水陆交通突飞猛进,交通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古代交通:水乡顺德地处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其交通以水路为主。远古时期,这里几乎是汪洋一片。自秦汉以来,三角洲逐渐露出水面,海岸线不断向南延展。这里河汊纵横,水网众多,交通十分不便。古代先民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很早创造了水上交通工具。
先秦时期,岭南的越族已掌握了一定的造船技术
和航海技能,除了独木舟和木筏,翘首尾的平底
船也开始出现。据说早在周朝的时候,南越人
(顺德人的前身)就为朝廷进贡船只,说明他们
不仅很早善于舟楫,而且造船技术很高。又据史
载:在汉武帝时候,这里曾出现过大量的大型战
船,当时称之为“楼船”。这种船能容纳上千人,
船上还造了城墙城楼,人站在上面,可以四面瞭
望。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曾调集十万楼船水师
讨伐南越宰相吕嘉至大良,在碧鉴海曾架浮桥渡
兵。诚然,这十万楼船水师可能有些夸张,但当
时行船规模??大,楼船技术之高可见一般。这种船大多为封建帝王将相和官府所有,多为军事作战之用。一般平民百姓,基于自身的经济条件等,大多只能制造或使用简易的木制鱼船或小型运输船只。至唐宋时期,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和珠江三角洲冲击平原的扩大,人口与村镇也日益增加,人们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水陆交通有所发展。当时,内河交通大多是木帆船,但已出现了多桅帆船,可以远航海外。据史载,明朝时常有海盗船出没于顺德,至清初实行海禁,曾使顺德的海外交通停滞甚至倒退。
陆上交通除随地形自然形成之外,许多是人工开挖基塘(将洼地深挖为塘,叠土成基)、兴修水利或围垦农田所成,但多是羊肠小道,陆上交通运输多为人力或畜力。
为什么顺德人盛行赛龙舟的传统?试说说其渊源和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现在顺德北滘西海民间节日里还有划草艇比赛,
杏坛高赞一带作龙艇远近闻名,都多少有点昔日的影子。
这里的人善于划船,小舟在纵横的河汊间自由穿梭,如
履平地,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有人由此推断,这正是
造就顺德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的起源。
赛龙舟是顺德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过去,由于顺德河涌水道纵横交错,以农耕种植业、塘鱼饲养业为??,顺德农民习惯了“开门见山、举步登舟”的生活,逐渐演化成赛龙舟的习俗。每逢农历端午节,各乡各镇击鼓游龙,在庆典节日,更举办“五人跷”龙舟竞赛,场面热闹欢腾。顺德的男女龙舟队实力显赫,响誉国际,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勇夺桂冠。
顺德河网错综,自古桥梁众多,最早的桥多是竹木材料造就的竹木桥或以石料、青砖等材料造成的石拱桥。有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是跨大良河东西岸的伏波桥(即大良九眼桥(附图),1958年拆卸改建钢筋混凝土的公路桥,易名跃进桥)。另一座有名的古石桥,是龙江镇世埠村长路之
西的贞女桥。
贞女桥建成于公元1215年(南宋嘉定八年)等。
原先此地河宽水急, 靠摆渡通行,某年新会李
氏之子到龙江迎娶五经博士吴南金之女,在此
翻船溺死,吴女哀极,终身不嫁,并捐出奁资在
此建石桥。桥全长11丈,宽1丈,桥石厚达2
尺。明嘉靖年间,广东省督学张希举在桥面建
石牌坊,题匾“贞女遗芳”。工部尚书湛若水
题柱“精忠义行无能并,古往今来第一人”。
清代后期河道淤塞变窄,现今全桥仅残存中段。
近代交通: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顺德交通的近代时期。在这一百多年间,顺德的交通较古代有所发展。这种发展的特点,一方面是古老的传统的交通运输继续存在、发展,如水路交通的木帆船运输和陆路交通的古老道路、人力、畜力运输继续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新的交通运输逐渐开辟、兴起,如水路的轮船,陆上公路和汽车等运输的开辟、兴起,后来又出现了轮船运输业和近代的邮政运输等。
鸦片战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