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Atomic Structure Periodic Table;第一节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简史
一.古代希腊的原子理论:原子atom
德谟克利特,每一种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物质不可再分的部分
二.道尔顿的原子理论--19世纪初
每种元素有一种原子,不同原子质量不同,原子不可再分,化学反应是原子组合方式的变化
三.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 --20世纪初
原子有核,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四.近代原子结构理论--氢原子光谱
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第二节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二、原子的质量
mproton≈mnucleus﹥﹥melectron
若一个核素原子由a个质子,a个电子,b个中子构成
则:matom ≈a× mproton+b × mnucleus
若其单位用原子质量单位u,则一个原子的质量称该核素的原子质量
1u等于核素12C的原子质量的1/12
1u=1.660566(9) ×10-24g
如:12C核素的原子质量=12u
185Re核素的原子质量=184.952977u;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核素的质量与12C的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指一种元素的1mol质量对核素12C的1mol质量的1/12的比值。;注:
1、原子量是纯数
2、单核素元素的原子量=该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多核素元素的原子量=该元素的天然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fi:同位素丰度
Ar = ΣfiMr,I Mr,I: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
例: Ar铼 = ΣfiMr,I
=184.952977 ×37.298%+186.955765 ×62.602%=186.02;原子量的准确性取决于两个方面:
1、核素相对原子质量测定的准确性
与测量仪器的精度有关
2、同位素丰度的测定准确性
与样品的来源、性质、取样方法有关;张青莲: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1908-2006),中科院院士。在83岁高龄时正式启动测定10项原子量新值的研究课题,历时12年于2002年胜利完成,这10项原子量新值都已被国际CAWIA正式确认为原子量的国际新标准。 ;元素;第三节 原子的起源与演化(自学);第四节 原子结构的波尔行星模型
一 .氢原子光谱
1. 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
2. 线状光谱(原子光)(linespectrum)
3. 氢原子可见光谱;;;;;;4. 巴尔麦( J. Balmer) 经验公式(1885)
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λ:谱线波长 n:谱线编号
里得堡(Rydberg) ------瑞典 1913
?: 谱线波长的倒数, 波数(cm-1).
n:大于2的正整数.
RH:里德堡常数, 1107m-1
;;进一步修改:
n1=1 莱曼Lyman 线系 氢的紫外光谱
n1=2 巴尔麦Balmer线系 氢的可见光谱
n1=3 帕辛Pachen线系 氢的红外光谱
存在的矛盾:
1.核外电子不会毁灭
2.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是线状的
;二、玻尔理论
三个假设
Niels Bohr 1913年
1.行星模型
氢原子核外电子是处在一定的线性轨道上绕核运行的,正如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运行一样。
类比思维 ;2、定态假设:电子在轨道上运行具有一定的能量,不吸收也不放出能量,即处于定态。能量最低的状态称基态,当从外界获取能量时电子处于激发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