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赏瓶红釉的微观变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乾隆赏瓶红釉的微观变化

PAGE   PAGE \* MERGEFORMAT 30 清乾隆赏瓶 ——红釉的微观变化 图1 乾隆黑红釉描金尝瓶 一、基本特征 该瓶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全器总高为334mm,口外径107mm,口内径103mm。足外径102mm,足内径96mm。最大腹径186mm。全器净重1850g。 瓶身外部施红、黑二彩釉,以描金绘画纹饰并区分二色。器内上部与足内部施苹果绿釉,器内下部为白釉,有橘皮特征。 二、古籍中有关红釉的论述 所有关于瓷器红釉的书,描述很多,其中以颜色定论的不少。比如赵汝珍《古玩指南——瓷器》一书中指出“至乾隆之红,则柔润莹澈,如方熟之枣然。总之,红上均有光亮,系由红内返出,犹天然之光亮也。若夫仿造者之红,或发黄、或发黑,虽亦亮,乃委系人造者矣。”“即红之一色,已不下百余种,……红的种类,有祭红、霁红、积红、醉红、鸡红、宝石红、朱红、大红、鲜红、抹红、珊瑚、胭脂水、胭脂红、粉红、美人祭、豇豆红、桃花浪、桃花片、海枣红、娃娃脸、杨妃色。……柿、红枣、红橘、红矾、红翻、红肉、红羊肝、猪肝、苹果……。”这里除了种类繁多之外,其间还存在相互的穿插,有的是不同的称谓。比如在陈浏的(匋雅·瓷学)中写到,“积红即明之祭红、祭霁音通,故又谓之美人醉。”又曰:“就抹红一种而论,有抹红、枣红、桔红之别,就桔红一种而论,又有广桔、福桔、瓯桔之殊。”还有如“豆红在若鲜若暗之间,过鲜者则为茄皮紫,稍稍又成乳鼠皮。语其难能可贵,至于不能形容……。”而在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一文中,又出现了郎红(康熙时的陶官郎廷极创造出的一种),写到“凡涤红宝石釉之器概呼郎窑,红色玻璃釉,桔皮釉之器概呼积红。”又曰:“郎窑有先后所制之分,……先制者釉色深红,后制者釉色鲜红,惟釉尚透亮,不似窑变之肉尔。”对红紫之色还写到“粉红为鲜红之化身,亦即积红之最淡者,或呼为娃娃脸,或呼为牡丹芍药,或呼为桃花片、海棠红,总不外形容其艳丽而矣。”其它有关文献对红色釉还有不少简单的介绍。就以上三部书内关于红釉的描述,已经令人眼花缭乱了,每一种似乎都很难把握往、掌握好,更??用谈如何运用起来辨别真伪了。 结合此瓶的红釉,针对性的一一做些比较,有些可以排除,有些可以思考:①祭红,多数书中描述祭红釉层有桔眼。桔眼一说值得探讨,桔皮上不但有皴纹,还有大量的小坑坑,这些小坑坑与棕眼不同,棕眼的中心一般都有一个小孔,生长毛发,但桔眼无此小孔。该瓶的红釉在放大20-40倍时,可以见到一些小坑坑,类似于桔眼,同时还有橘皮纹,似乎与祭红釉有某些相同。把此瓶红釉定为祭红的可能性较大;②抹红,釉层薄,色淡。此瓶色深似熟透之枣,故可排除;③豇豆红,就是美人醉,色娇艳。此瓶表现不出娇人的美艳,故也排除;④矾红,釉薄,易脱落。此瓶大面积上的红彩没有脱落(在与黑彩叠加部位的脱落不属于此类);⑤珊瑚红,釉特征是红中闪黄。此瓶红釉中无丝毫闪黄特征,故排除;⑥朱红、洋红、鲜红诸色,红色明艳,无深沉之状。此瓶红釉深沉内含,不明艳,故排除;⑦在排除上述釉种的同时,亦将美人霁、宝石红、积红、鸡红等釉种排除,这几种釉均是①-⑦的不同称谓(上述具体特征均出自于前文中的古籍);⑧红色中的桃花浪、桃花片、娃娃脸也应排除。剩下的只有枣红、红桔、红肉等较接近,但究竟为何釉,终有一些区别。此外与柿红、红羊肝、苹果红差距甚远,故不再讨论。 就以上红彩,不去讨论前辈们的对与错。但都给后人留下了难题:其一是大部分色彩无有原材料的组成与配比,只有少部分有。如矾红釉用青矾炼红加铅粉、广胶合成。霁红釉用红铜条、紫石英合成,兼配碎器、宝石、玛瑙。紫色釉用黑铅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等。虽然有了原材料,但仍然没有配比。尽管在收藏过程中我们没有办法和没有可能认知一件红釉瓷器的材料构成与配比,更不可能加以检测,但知道了原材料的组成有助于收藏真品。比如,都知道铜与铁不同,当然就易于区分了;其二是绝大多数红釉彩的具体特征没有描述,也只有少数的个别品种有所揭示,如关于郎窑红,书内介绍了有开片。如霁红书中分析了釉层内部有绿色苔点。如豇豆红釉中也有绿色苔点等。只有掌握了釉层的具体特征,才有利于区别它们。比如鸡翅木和海南黄花梨的花纹不同,就会分别判断出两种木材不同。这两个难点现在都无法解决,只有待今后专门的科技人员研究后(利用碎瓷片)才能揭开;其三是有些称呼没有区分。比如祭红、鸡红、宝石红、积红,有人认为是同一类(此处难题部分均摘自上述几部书内,只因太过分散而没有逐一加以标注取自于何书)。豇豆红又称美人醉、美人霁。积红即祭红、鸡红;朱红即积红、鲜红。美人祭即粉红。抹红即珊瑚红等等等等;其四是对于红釉特征的描述,多而粗,实用性比较小。比如匋雅中有“雍正积红之最者谓之彩红,其尤艳者谓之美人霁,有如牡丹花瓣之妖娆,极为难得”。“胭脂红亦粉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