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先秦诸子散文08_09.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先秦诸子散文08_09

第二讲;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二、诸子散文的兴起与发展 ;三、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名著简介 ;《论语》 “仁” 在《论语》中出现一百零九次。 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 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仁——人生的最高理想;“礼” 祭祀中的仪式——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孔子将礼看作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组织原则。根据身份等级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则和义务,同时还规定了与之相伴的一整套礼节、仪式,使道德实践形式化、艺术化 。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吾日三省吾身。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不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我知道我自己的无知。” (自知其无知) ;6.子曰:“苟正其身矣,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为政》)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 ;;8.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夫二子者,问津且不告,岂复以姓名通于吾徒哉?特以下文各有问答,故为假设之名以别之。曰“沮”曰“溺”,惜其沉沦而不返也。桀之言“桀然”也;“长”与“桀”,指目其状也。以为二人之真姓名,则泥矣。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2.记二人傲倪孤高如画。末记孔子一谈,深情至切。……二人一讥孔子为知津,一以天下滔滔莫非津也,语意妙极。其不告津者,正所以告之也。 (方存之 《论文章本原》) 3.盖圣人之来斯世,明知乱世昏浊而来救之,非以其福乐而来享之也。故治世去之,乱世救之,特入地狱而救众生。斯所以为大圣大仁与!恻隐之心,悲悯之怀,周流之苦,不厌不舍,至今如见之也。 (康有为《论语注》) ;微子两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知其不可而为之”—— 崇高的道德理想 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论语》名言;9)《子罕》后生可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先进》过犹不及 11)《颜渊》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言必信,行必果 13)《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仁不让;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 …………; “老、庄之道”;老子其人其书;;一章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从永恒普遍的虚无, 可以观察道的奥妙;从永恒的存有, 可以观察道的运行。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